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西安:護城河及環城公園改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02  

        備受各界關注的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生態工程、民生工程“西安城墻護城河及環城公園綜合改造工程”,近日圍擋動工并再次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據悉,全段改造將于2022年建成,朱雀門至西門段2018年建成。

        文勘最大限度保護墻體安全

        昨日,小南門至含光門環城公園內岸處于封閉當中。圍擋內,園區原有鋪裝路面被機械破除和清理,多位文勘人員在綠植叢間人工鉆探。“鉆探深度以達到原狀土層為止,最深達6米。”工作人員說,在城墻外圍區域進行改造,文勘數據精確度要求極高。此次詳勘,探點與城墻保持3米以上距離,在小南門至含光門段環城公園內岸、河道、外岸共7500平方米區域,總計約30000個勘測點位。該段文勘為下一步全面改造提供重要參考,為后期工程施工打好基礎。

        多部門全力協作

        推進環城生態系統工程

        護城河綜合改造涉及水源、截污、蓄洪、交通等工程,需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提升。在9月30日的專題會上,各方對工程實施方案進行了再討論。

        市規劃局將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展開對護城河改造建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指導與監督;市建委依據城市整體建設布局,把護城河改造建設納入重點城市建設計劃統籌推進;市市政局把護城河改造建設與經九路等城市干道、配套設施建設有機銜接,優先保障城市截污改排工作有序推進;市水務局將全面加大再生水的生產、供應和利用,全面提高護城河防洪、蓄洪、泄洪功能,確保日常水源補給調控科學到位。

        此次10.7公里的剩余段綜合改造,充分考量了工程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功效,對水源擴充、防汛保障、水質提升三大因素進行了權衡,力求最大程度引入西郊污水廠再生水,顯著提高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最快完成上游至退水口段河道治理,有力保障城市防汛;盡快投入水質處理系統,實現清水繞城,改善生態環境,增進市民福祉。

        朱雀門——西門段2018年建成

        護城河剩余段改造將按照“六年四段五水域”施工計劃,即利用6年時間,分4個階段,完成5個階梯水域的建設。每段建成均形成獨立水域,分別發揮功效。

        其中,今年正式啟動護城河及環城公園(朱雀門-西門)改造工程計劃2018年建成。建成后,護城河將與西郊北石橋污水處理廠中水管道碰口,年接納再生水源達550萬立方米,發揮顯著生態示范效應。

        長約3.69公里的西門—北門段改造,計劃于2018年啟動,2019年建成。建成后,護城河入水口(東南角)與退水口(西北角)南西線截污箱涵全口徑貫通,水質處理及循環系統發揮作用,環城大部分區域實現清水繞城。

        長約2.46公里的東門—中山門、中山門—尚勤門段改造,計劃2019年啟動,至2020年建成。建成后,東門河道進一步拓寬敞開,污水通過經九路改排分流,東城防汛排洪進一步改善,環城生態環境、生活環境大幅提升。

        長約2.41公里的尚勤門—北門段改造,計劃于2020年啟動,至2022年建成。建成后,火車站段河道全部敞開,北門交通整體改善。護城河全段實現貫通,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六項舉措徹底改善護城河水質

        護城河全段貫通后,8個水域全部實施智能化管理,充分利用我市中水資源,采取水源水質凈化、水體循環、人工濕地、水體接觸氧化、底泥消解排放、景觀水處理等六項措施,對護城河水體進行全面治理,徹底消除護城河黑臭水體,改善護城河水質,節約用水,形成環城水景。

        水映古城,古今交融。建成后的護城河及環城公園將形成“環城生態圈”,全面改善城市環境,演繹一水護城、碧帶環郭、清水長流、綠樹成蔭的品質西安動人畫卷。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