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正重點打造石頭城遺址公園,其中古清涼臺石頭城遺址博物館位于清涼山的最高處。為了充實豐富歷史資料,昨天清涼山公園管理處向市民征集老照片以及歷史文物。
將配建石頭城遺址博物館
據介紹,歷史上,清涼臺是南唐國主李煜在當時清涼寺修行的地方。此次結合清涼臺復建,南京將設置石頭城遺址博物館,用于石頭城歷史演變、考古挖掘情況等展示。
專家說,石頭城是南京作為中國重要古都城市的起點,是南京城市的起源核心和不可取代的歷史文化坐標,具有重要的空間標志意義和永久的文化價值。石頭城的文化脈絡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金陵邑”,距今2345年。從孫權于212年建造石頭城算起,到今年(2016年)也有1800年的歷史。
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及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考證,石頭城遺址位于今南京城西,鼓樓區清涼山一帶,包含現南京市清涼山公園、南京市石頭城公園(南京國防園)、南京石頭城遺址公園、中國移動和南京第四中學部分校舍,東至虎踞關,南至中國移動江蘇有限公司南側,西至秦淮河,北至清涼山體校、河海大學。因此,此次“南京石頭城”老照片、歷史文獻資料征集可以涵蓋這個范圍。
清涼寺將建法眼宗博物館
駐馬坡、還陽泉……據悉,在大石頭城遺址范圍內,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故事和人物。比如清涼山公園內的清涼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發源地。法眼宗為南唐高僧文益禪師所創,其禪學思想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價值,影響遠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作為南唐首剎,鼎盛時期的清涼大道場是南京佛教傳統文化、清涼山精英文化、金陵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清涼問佛”更是流傳久遠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根據下一步的規劃,清涼寺在滿足佛事活動需求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將新增大雄寶殿、佛事廣場、法眼宗博物館等,充分體現清涼山的佛教文化、南唐帝王文化和歷史人文景觀的特色,將清涼山厚重的歷史文化挖掘、展現出來。
所以,“只要是能夠體現清涼山石頭城風貌沿革及各個歷史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前)經濟社會發展,涉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記錄清涼山石頭城歷史文化遺產的各類老照片、歷史文獻資料都可以發給我們。”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征集令
對于捐贈老照片、文物和文獻資料的單位和個人,管理方表示,將按照鑒定結果進行獎勵。
具體為:經鑒定有館藏價值的,頒發榮譽證書;經鑒定為等級文物的,頒發收藏證書;經鑒定為國家一、二級文物的,在史志、年鑒修訂時載入其事跡;根據捐贈老照片、文物和文獻資料價值,給予適當南京市旅游園林景點電子游園年卡獎勵。感興趣的市民可致電田文橋先生聯系具體捐贈渠道,電話:025-8372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