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城市綠色發展須思考如何抓住環保優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08  

        在全世界都熱衷于新經濟之時,中國的綠色發展與新經濟有何種聯系值得關注。因為傳統的一二三產業不能包括生態環境產業和變廢為寶產業,這些產業怎樣納入新經濟?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怎樣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價值?因為新經濟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保護當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環境,怎樣使傳統經濟推陳出新?由于這些問題不僅是經濟結構更新,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形態創新也是經濟要素推陳出新所必須思考的,置于城市綠色發展的命題下,討論這些問題的必要性則在于城市是大多數人集中在一起生活、生產、生態的區域,是新經濟活動先發區域。從頂層確立城市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可以澄清城市發展的許多偏見和誤解,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一、城市綠色發展堅持以人為本

        城市綠色發展必須以新型城鄉可持續發展為基礎。表現為: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生態環境和變廢為寶產業獲得第零和第四位置,同時伴隨著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城鄉發生結構性變動,城市產業呈現高新科技特征。

        以人為本的標志是:1,人的幸福最大化: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2,資源利用最優化: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3,環境影響最小化: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

        當前影響城市綠色發展理念正確落實的障礙一是項目炒作二是資本炒作。項目炒作表現為重投資輕效益,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過剩產能?因為決策大興土木發展各類項目時,沒有真正考慮與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什么關系。以建設項目為基礎、以GDP為評價指標、以各部門執法權限為邊界的傳統發展模式還很有市場。談及綠色發展,習總書記從來沒有具體要求哪個部門單獨實現綠色,強調的都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和“生活、生產、生態”三生融合。說起資本炒作,動輒行業幾萬億,項目幾百億,忙于造聲勢、圈地盤、編業績、騙股民。比如,“海綿城市”這個好端端的水循環優化利用理念,在推進中卻提出了一平方公里投資一億至一億五的說法;又比如,“土十條”尚未問世,就有了可以拉動幾萬億治理市場的說法,不反對算投資賬,但最嚴重的缺失是,沒有告訴老百姓這些投資能回報老百姓什么,因為綠色發展時代不能只談GDP,不談生活質量改善,不談GDP帶來什么。

        我們必須學會從上到下、從下至上的反復認識和實踐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從上到下的思索理解,可以懂得綠色發展的頂層是為子孫后代著想的崇高理想;我們從下到上去勤于實踐,可以享受到綠色發展的成果是在為社會積德,為公眾造福。永遠記住,讓人性的光芒照亮發展。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