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了解到,由北京城建道橋集團承建的竹排江上游植物園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治理工程初步建成。集團通過建設一系列“海綿體”,并以東盟和壯鄉風情雕塑加以裝飾建成的濕地公園,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性項目的那考河治理工程將成為“萬米桂花溪谷”國內最長的桂花景觀和南寧城市新名片。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據了解,南寧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是國國內第一個河道治理領域PPP項目。工程于2015年3月開工,由北京排水集團投資建設,道橋集團承擔施工。項目南起茅橋湖東湖,沿線經過湘桂鐵路、長堽路、廂竹大道、廣西藥用植物園、昆侖大道,北至環城高速路,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態修復、污水處理廠、沿岸景觀、信息化管理等工程。除了常規的河道整治手段外,那考河整治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積極引入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通過設置大量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植草溝等“海綿體”,對雨水進行自然調節。
近日,在位于昆侖大道附近的那考河濕地公園項目地看到,綜合整治后的那考河,園區內景觀已初具規模,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未來,南寧市將繼續通過科技與自然手段因地制宜進行海綿體改造,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