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哈爾濱市東興滿族村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美麗鄉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6  

      焦洋 攝

        走進滿鄉,一座氣勢雄偉的牌樓矗立在村口,一條具有滿族風情的千米長廊進入眼簾,百盞路燈與紅漆大門格外耀眼,街路兩側觀賞綠帶葉茂枝繁,一支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秧歌隊翩翩起舞……6月5日,“美麗哈爾濱·全國文明城市行”媒體團走進位于香坊區的向陽鎮東興滿族村。

        東興滿族村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東部阿什河東岸,張廣才嶺余脈,處在平原與丘陵的分界線上。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構成了素稱風水寶地“龍甩灣”的地容地貌。東興滿族村在金國時期屬京畿要地,是金源文化的一部分。16世紀中期,大部分滿族人入關,乾隆年間又奉旨遷回故里屯墾戍邊,為邊疆的繁榮發展立下功勞。村落形成至今已有260多年歷史,趙、關 、吳、唐、齊、徐、李、萬八大姓氏在此繁衍生息。

        東興滿族村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公路四通八達。這里民風淳樸,滿漢和睦相處,各業興旺發達,村民安居樂業。近年來,隨著境內海都國際溫泉城和毗鄰薰衣草莊園的建設,為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以海都國際溫泉城和薰衣草莊園為依托,以綠色、觀光、訂單農業為主線,以民族文化為底蘊,以特色旅游為品牌,全力打造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餐飲娛樂,陽光宜居、民宿體驗、采摘垂釣、漂流滑雪、騎馬射箭于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園區,形成聚焦效應,吸引八方游客,領略民族美食,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其中包括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民族建筑、民族秧歌、民族舞蹈、民族體育、民族食品、民族禮儀、民族婚禮、民族習俗、民族書法、民族手工藝、民族傳統作坊等。集中打造民族風情千米長廊景觀大道,民族食品習俗一條街和民族傳統作坊(油坊、粉坊、豆腐坊、碾磨坊、醬菜坊)一條街,集中展現民族特色。

        香坊區像東興村一樣發展的鄉村還有很多。據介紹,香坊區正逐年加大對創建美麗鄉村的投入力度,提高環境的管護水平。近三年累計投入9868萬元,新修道路7萬2千余平方米、排水溝渠1萬8千余米、農村文化廣場46個、路燈1559座,公廁15座,因地制宜的引進多種新型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通過先進設備提高環境管護水平,建立“戶投、村收、鎮運、區統一處理”的生活垃圾四級收集體系。2016年向省、市申報了向陽鎮東興滿族村、東勝村、石槽村、東平村,幸福鎮光明村等5個村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全年投入建設資金3432.7萬元,編制完成村莊建設規劃,進一步改善村莊村容村貌。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