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地方經驗:杭州立面改造讓城市風景站起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6  

      地方經驗:杭州立面改造讓城市風景站起來

      屋頂綠化成為杭州一道獨特的風景。

        一個陌生城市,給人留下最直觀的印象,除了美食,就是城市外立面。

        一場G20峰會,杭州呈現給世界的不僅有厚重的歷史,還有國際化的城市環境。但鮮為人知的是,杭州原也有不少沿街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出現了外墻立面破舊、遮陽棚破敗不堪、晾衣架亂搭亂建、各種網線猶如“蜘蛛網”等亂象,影響著城市的市容市貌。

        立面是城市的臉面,杭州一年多來的立面整治卓有成效。

        規范做實

        整治有標準可循

        經過現場踏勘,杭州市城管委摸清了主要道路的建筑立面和卷簾門的“家底”,最終確定了151條城市道路,2142幢建筑立面,2716處卷簾門為主要提升范圍。

        但這些建筑的立面和卷簾門又各有不同,杭州市城管委根據道路實際情況,市區兩級共同研究標準和方案,完成制定《杭州市城市道路和街容環境提升整治標準》,明確立面整治4項基本內容即立面設施、店招店牌、戶外廣告及建筑屋頂。

        建筑立面要整治到什么程度?

        《杭州市城市道路和街容環境提升整治標準》有明確的規定:外墻整潔、完好;2.立面沒有違章附屬設施;3.陽臺無亂堆物、亂吊掛;4.閱讀欄、信箱、牛奶箱等設施有序整潔;5.空調外機、晾曬衣架、防盜柵欄、花架、雨篷等無銹蝕破損,無安全隱患;6.依附于外墻的雨水管等管線有序合理規范。

        在技術上,要求底層空調外機支架底端距地面不低于2.4米,條件限制也不得低于1.9米;依附于外墻的雨水管等管線有序合理規范,空調冷凝水應接入排水管道,不得隨地排放,依附于墻面的纜線應納入統一線槽。對一類整治項目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立面需恢復建筑原貌,做到外墻美觀亮麗;要求不得在玻璃墻(窗)內貼廣告牌、宣傳畫或發光顯示屏;鼓勵外掛盆栽花卉,進行垂直綠化。

        武林路,南起慶春路口,北至體育場路口,全長1650米,是杭州乃至全國頗有名氣的“女人街”。所以這次立面整治定位上,就不僅僅是刷墻體、更換外立面構件那么簡單,而是專門聘請了浙工大設計院總工程師為武林路度身打造了統一的風格定位:偏歐式的智慧女人街,以暖黃色作為建筑立面色彩的主基調,空調隔欄、雨篷等都植入了歐式元素。

        經過立面整治,如今的武林路已煥發出新的光彩,沿街建筑裝上了古銅式的空調格欄、法式雨篷,街道配發的花卉種子已在陽臺上的花盆里開花,鏤空的卷簾門在夜里透著明亮的燈光,成為一道夜間風景。

        大刀闊斧

        關鍵處講究細節

        自2015年開展環境市容提升工程以來,杭州市一些原來破舊的小區,陸續成為一幢幢“站起來”的風景:原本老舊的饅頭山社區,拆違修路、加建衛生設施、建設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建設菜市場,使當地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大變樣。

        還有思鑫坊,經過僅僅一個月立面改造等提升改造工程,困擾居民多年的“頑疾”——無證餐飲,全部整治完畢。弄堂里,曾遍地開花的排檔、面館、小吃店已消失,原本擁擠的弄堂豁然開朗。

        上城區中河中路中山苑的立面改造從設計到施工、造價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通過飾面材料的組合,對建筑立面在視覺上進行裝飾改造。墻面顏色主要以灰色為主,輔以白色腰線、線腳及窗框等部位點綴,與周邊清河坊粉墻黛瓦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筑呼應,增加鋁單板使建筑整體感加強,設置空調百葉格柵對凌亂的空調機位進行遮擋,在不影響空調使用的情況下起到美化的效果。

        拱墅區密渡橋路整治也令人印象深刻,街邊的立體車庫外立面變身為近600平方米的智能生態墻,路東面的封閉式公園改建成開放式景觀公園,雖然密渡橋路只有728米長,但它毗鄰武林商圈,一直是杭州最繁華地段的一條重要路段,經過精心改造,現已成為一條時尚街區。

        還有江干區秋濤路安琪兒市場的整治,按照設計方案要求,外墻采用大面積米色鋁板幕墻和深灰色玻璃幕墻進行搭配,對原有破舊的立面徹底改造,一層商鋪的外墻和柱子全部采用干掛石材,店招店牌按照整治標準要求進行提升改造,統一用深咖啡色鋁板底板拉齊,上貼不同字體和顏色的店招字體,改變了原先雜亂、無序的店招店牌形象。

        卷簾門也是建筑立面的重要組織部分,現實中卷簾門是“牛皮癬”的高發地,影響城市的美觀度。為了使卷簾門能成為城市美化的一個亮點元素,杭州市城管委還開展了“清門行動”,重點開展45條道路的2716處卷簾門整治,采用“一店一方案”的辦法,或清洗、噴漆、更換,使其煥然一新。

        以山水的概念點亮城市

        杭州亮燈工程啟動以來,引進“外腦”、集中智慧、群策群力一直列為主要工作內容,“走專家路線”、“向市民討教”以及收集“真話”、“尖銳意見”,成了貫穿整個工程實施過程的主要做法。

        2015年5月起,杭州市城管委專家庫成員會同杭州市勘察設計學會推薦的專家,與來自景觀、歷史、人文、照明、自動化等領域的專家,圍繞G20峰會特點,圍繞杭州人文歷史底蘊,圍繞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璀璨夜景,建設精致和諧、大氣開放、具有獨特韻味的美麗城市目標,集中進行峰會亮燈保障工作思路及各個設計、實施方案的論證。

        有關杭州亮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專家的闡釋十分到位:對于杭州來說,亮燈工程首先是一項實事工程,它與打造生活品質之城息息相關,有助于提升環境生活品質、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杭州是一座旅游城市。打造城市夜景是一項重要的生產性投入,從長遠看,它能幫助杭州吸引人才和高端產業,提升城市競爭力。

        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光環境所所長沈葳和他的團隊承擔了新一輪運河沿線亮燈工程的設計任務,他的理念是:“杭州伴水而生息、以水運而興城,所以必須突出水的理念。無論是在總體規劃,還是在具體設計階段,都通過燈光對水元素進行強調表現,以燈光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法,闡述杭州的水文化。夢系列與水文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把水文章做足、做深、做細。”

        杭州是一座創新活力之城,大規模亮燈工程大量采用可調可控的LED光源,其能耗只有傳統光源的一半,能有效避免用電缺口。同時,專家們還提議采用4G技術調控燈光,這在全國也很罕見。

        經反復論證、修改、申報和審批,以西湖、運河、錢塘江三大核心區域為重中之重,33個入城口為主要節點,54條城市主要道路為脈絡,杭州市突出點、線、面有機結合,通過串珠成鏈手法,打造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明暗相宜、動靜融合的城市景觀亮燈體系。

        杭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宋肖鋒介紹說,“亮燈工程關注度高,又涉及明暗程度、景觀效果、藝術美感等方面,會有人得出不同評價。因此,在設計、論證、施工階段,尤其是項目基本完工后,邀請光電、景觀、藝術等領域專家開展點評,形成一個固定的、行之有效的點評機制,這是我們的一大堅守,也是一大經驗。”

        反饋的意見也很中肯:燈光夜景是展示城市風貌、傳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應結合山水特色、街區定位、經營業態、周邊氛圍,進行整體考慮和統籌布置;建議環西湖周邊住宅、商業等建筑亮燈要做好與西湖亮燈的過渡和銜接;建議統一考慮沿街燈箱廣告的夜間和白天效果,展現良好的設計感和優雅的時尚品位;建議錢塘江兩岸亮燈處理好主次關系,適當降低部分光源亮度,充分展現奧體中心、市民中心、杭州大劇院亮燈效果;南北岸燈光要協調統一,堤岸燈光色溫要與奧體中心主體建筑相適應。

        點亮工程進行的同時,杭州市城管委堅持“開門搞亮化”,不搞神秘化,借助主流媒體力量,全面介紹亮燈主題、布置導則、概念性方案、階段性成果,向市民群眾展現美好愿景,并結合舉辦“迎G20峰會看杭城變化”市民參觀體驗活動,廣發建議帖,廣開言路。

        “業內人士常說,效果圖的100分,實際往往只能做到70分。而迄今為止,從綜合評價來看,整個亮燈工程的滿意率應該在8以上,甚至更高。”杭州市亮燈監管中心主任張平說,作為一個與燈光、與照明打交道的人,能參與杭州市的大規模點亮工程,我感到很自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