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寧夏:生態立區繪就“塞上江南”新畫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7-25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寧夏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強綠色屏障建設。要強化源頭保護,下功夫推進水污染防治,保護重點湖泊濕地生態環境。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

        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通過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筑牢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重大成果。

        一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寧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團結一心,務實苦干,凝聚起推動美麗寧夏建設的強大合力,邁出了繪就環境優美“塞上江南”新畫卷的堅實一步。

        再造與修復并舉,全力構筑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7月17日,西吉縣林業局副局長安暉站在火石寨鄉掃竹嶺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示范區,看著長勢喜人的新植樹木高興地告訴記者:“這里曾是生態移民遷出村,屬于土石山區,植被較少。今年4月12日,六盤山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綠化工程啟動,我們1個多月植樹造林1萬多畝,栽種各類苗木111.81萬株。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已變得綠意盎然。”

        今年起,我區正式實施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造林綠化工程,將利用4年時間,在六盤山地區精準造林260萬畝。這一工程不僅可以使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12個百分點,還能有效改善水資源短缺、水土資源流失嚴重等問題。截至目前,這一工程已為六盤山地區增添新綠36.4萬畝。

        今年以來,依托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我區大力實施精準造林,相繼實施了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生態區綠網提升工程、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等綠化工程,全力推進市民休閑森林公園建設。上半年,全區完成營造林58.1萬畝,完成未成林補植補造24.3萬畝,全民義務植樹500萬株以上。

        治理與保護并重,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天堂

        6月1日至2日,國家林業局在寧夏舉辦了中德財政合作中國北方荒漠化綜合治理寧夏項目成果推廣大會,向我國北方13個有荒漠化治理項目的省區推廣中德合作寧夏項目成果。

        沒過幾日,國家林業局通報了“十二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期末綜合考核結果,寧夏得分90多分,被國務院考核為工作突出省區,獲得考核最高等級。

        這是全區林業人向建設環境優美新寧夏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

        我區在“添綠”的同時,不斷加大防沙治沙力度,防止沙害對優美環境的“侵蝕”。“十二五”期間,全區防沙治沙目標任務為450萬畝,實際完成981.45萬畝,是目標任務的218%。僅去年以來,我區就治理荒漠化土地77.1萬畝,使寧夏實現了連續20多年沙化土地持續減少的目標。

        塞上七月,驕陽似火。銀川大量市民為避暑紛紛涌向閱海公園、鳴翠湖公園等城市濕地。經過多年治理與保護,目前我區濕地面積310多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據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十二五”以來,寧夏濕地面積增加近30萬畝,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濕地不減反增的省區。

        去年以來,我區先后開始了全國濕地產權確權試點工作和全國濕地監測試點工作,為國家濕地保護與管理奉獻“寧夏經驗”。由于高度重視、科學施策、合理確權,寧夏濕地產權確權試點工作僅用了7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今年,我區又在其他四個地級市全面開展了濕地產權確權試點工作。6月20日,國家林業局在寧夏召開全國濕地監測試點動員會,決定在寧夏全境開展濕地年度動態監測試點工作,為建設全國濕地年度動態變化數據庫先行試點、摸索經驗。

        攻堅與持續并行,呵護天藍地綠水清的生命共同體

        7月17日,石嘴山市轄區的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18個環境綜合整治難度較大的點正在實施治理。“這18個點是難啃的‘硬骨頭’。”石嘴山市環保局土壤管理科科長馮興華告訴記者,4月,石嘴山市政府向轄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的企業發出關停“通牒令”,并對溝內道路進行了全封閉,嚴控企業非法開采和偷采。經過2個多月奮戰,保護區內98個企業全部關停,整治點建筑物和設施設備拆除工作也基本完成。“等播撒草籽進行植被恢復后,這里的景色會更美。”馮興華很期待。

        今年以來,我區加大了對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各牽頭單位抽調骨干力量,晝夜交叉巡查,嚴肅查處違規作業、偷采盜運違法行為,持續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形成了整治合力。截至6月16日,169處整治點中已完成自查初驗44處,開展生態修復25處,正在拆除整治的有88處。

        “政府出錢整治家門口的這條臭水溝,我們真高興。前段時間周邊的人都不愿意在這住了,現在整頓后,大家又陸續往回搬了。”前不久,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村民馬躍武站在家門口深呼了口氣,看著一些回遷的鄰居忙碌搬家,很是感慨。

        牛家坊村曾住著上千戶村民,生活污水長期充斥在排水溝里,惡臭如影隨形,一些村民不堪忍受遷至別處。如今,牛家坊村上千余戶農民家中,裝上了污水處理罐,吳忠市政府出資填埋覆蓋了臭水溝,村子周邊的黑臭水體全部清零。

        “我們以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落實為重點,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人民群眾在生態環保方面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自治區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說。

        2017年是寧夏“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年”,自治區成立了5個工作推進組,建立整改進展調度、領導包抓等工作機制,各部門開工建設污染防治工程42個。自治區黨委、政府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倒逼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沙湖治理是自治區主要領導包抓的項目之一。今年5月,面對自治區人大環保世紀行調研組,寧夏沙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志剛信心滿滿地說:“我們通過實施‘外部隔離、內部循環、水體置換、污水外遷、生態修復’,提升了沙湖自凈能力,修復了自然生態。”石嘴山市環保局副局長馬春梅介紹:“根據最新水質監測結果顯示,沙湖水質提升了一個類別,污染程度明顯減輕。”

        經過保護與治理,黃河水質也得到明顯改善。2016年,黃河寧夏段Ⅲ類良好水質以上斷面比例達100%,Ⅱ類優水質斷面占到66.7%,較2015年提高16.7%。15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達73.3%,高于國家考核目標6.6%。2017年上半年,黃河寧夏段Ⅲ類良好水質以上斷面比例達100%,水質斷面占到83.3%,同比提高16.6個百分點。

        “我們不忘總書記囑托,要鐵腕整治環境污染,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切實解決群眾關心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使寧夏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生態環境更加優美。”自治區環保廳主要負責人表示。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