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臟臭不堪的華漕港以及城中村許浦村內的許浦港,如今都已治理得碧波蕩漾,為何商品房邊的景觀河道反倒無人管呢?
“大熱天,原本是小區(qū)‘門面’的景觀河竟似被包裹了‘綠漆’,腥臭撲鼻,住在河邊的居民根本不敢開窗透氣,真是苦不堪言!”閔行區(qū)“虹橋1號”小區(qū)的方先生日前致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熱線63523600,連聲抱怨家門口的小河臭味陣陣。
“與小河一路之隔,往昔臟臭不堪的華漕港以及城中村許浦村內的許浦港,如今都已治理得碧波蕩漾,為何商品房邊的景觀河道反倒無人管呢?”電話那端,傳來方先生諸多不解。
居民印象中,河道黑臭已經好幾年了
7月29日一早,記者來到現場。站在小區(qū)北翟路2000弄大門口,記者看到,東西走向的小河如同“護城河”一般緊貼小區(qū)。沿河兩側的綠化帶上,充斥著被丟棄的飲料盒、可樂罐等垃圾。記者還沒走近,就覺得一股淡淡的臭味撲鼻而來。近前看,約7、8米寬的小河內如注滿綠色油漆般濃稠黏膩。
“虹橋1號”銷售處的沙盤,藍色河道即為南落潮,小區(qū)沿水而建。
記者事前在多種紙質以及網絡地圖上,沒有找到小河的名字。這條河究竟叫什么?源頭在哪里?流經有多長?記者問起相關情形,路遇的多位居民雖都稱不知道,但對黑臭、“綠漆”都印象深刻:已經好幾年了。居民張先生指著漸漸起陰的天空說,眼下還不是最臟。前幾天晴熱高溫,河面上污垢、油花、臭味令人幾乎暈厥。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也向記者確認,該河平時忽黑忽綠,但常年腥臭,在這一帶工作的環(huán)衛(wèi)工大多叫苦不迭。
記者一路步行探查。從小區(qū)大門往東走,只見河道一路延伸。南側是北翟路高架道路,北面則是依河而建、鱗次櫛比的居民樓,最近處距河不到5米。記者注意到,沿河民宅全都窗戶緊閉。
走到公交車何家浪站時,陰沉的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點打在河面,河水依然凝滯,不起半點漣漪。反倒是河底淤泥發(fā)酵,不時骨嘟嘟地冒上一串串氣泡,在河面上形成一朵朵黑色“小花”……
記者沿河走到了北沈路,路東就是本市曾經最大的城中村——許浦村了。記者看到,小河在此朝北拐了一個彎,約150米后為一道墻所阻擋,成了斷頭河。
記者返回小區(qū)門口,轉而向西。“虹橋1號”售樓處門前河面上,不時浮起塑料餐盒等垃圾。再往西走,河兩岸種植了不少綠色水生植物,可仔細觀察,浸泡在“綠漆”內的植物下部已腐爛發(fā)黑,一些用來固定水生植物的塑料網格也散了架,凌亂地“癱”在河面上。記者看到河北是正在施工的高層建筑,雖然架設了遮擋防護網,但還有一些雜物跌落、滾入河中。河南則是一片雜草叢生地,散布著石塊等建筑垃圾。在距小區(qū)北翟路大門300米左右處,小河轉向了西北,此時的河面大幅收窄,水色漸呈烏黑。再往西則是一道水閘。水閘呈土褐色,建筑頗顯老舊。
小區(qū)門口,“虹橋1號”售樓處前的河面,如同灌滿了綠漆。
記者從北翟路繞道華江路,進入了水閘。水閘院子內堆了大量鐵架,兩名工人正在焊接,焊花四濺。記者走近水閘內的防汛墻,此時臭味撲鼻而來。記者看到被防汛墻、閘門圍起的水域內,全是如同“陰溝洞”、“下水道”內的臟水,烏黑油污,腥臭熏天,蚊蠅亂舞,令人作嘔。
南落潮“華漕泵站”水閘。
“華漕泵站”水閘內,水體黑臭,電纜低垂。
水閘繼續(xù)往西,小河流經華江路上被架設了一座橋。橋上標注“南落潮橋”。原來,連很多居民也不知曉的小河就叫南落潮河。
小區(qū)內的餐飲洗衣一條街,雨污混排很不樂觀
南落潮河的西端是否又被斷頭?記者登上了華江路與北翟路立交橋。只見該河通過水閘繼續(xù)西流,與蘇州河的支流華漕港交匯。經過整治后的華漕港,河面開闊,河水清澈,堤坡岸旁綠草如茵。
一閘之隔,為何兩河的水質如此懸殊?記者幾經周折,聯系了水閘的管理部門——閔行區(qū)華漕鎮(zhèn)水務管理站。工作人員表示,該水閘叫華漕泵站,用來連接華漕港與其主流南落潮。記者問,是否可以引來華漕港的活水,去化解南落潮河的“綠漆”?對方沒有正面回答,稱小區(qū)內美食商業(yè)街餐飲店等排污整治還沒有到位。
記者隨后來到小區(qū)中央寬闊的“星街坊”美食街。只見兩側密密麻麻,開設了不少餐飲商家,有的還在裝修。臨近中午,記者首先走進“我家酸菜魚”,說明想看一下排水裝置,工作人員以老板不在為由加以拒絕。記者隨后來到“蘇盛源湯包館”,負責人讓記者找物業(yè)、開發(fā)商去。在鄰近的“賈記傳菜”洗碗、洗菜池,工作人員手指水池下方的油水分離機,稱餐飲排污會被及時有效處置的。記者暗中抽拉出該分離機后發(fā)現,應有的接管耷拉在地,根本沒有被連接上。在其廚房外的沿街通道上,記者看到窨井蓋上無任何字跡標注,不知是排放雨水還是污水。
小區(qū)中央,餐館林立的“美食一條街”。
記者暗中抽拉出油水分離機后發(fā)現,應有的接管根本沒有被連接上。
記者又繞到美食街后面繼續(xù)觀察。在“小吳龍平價小海鮮”等餐飲店的廚房后門,記者看到好幾只垃圾桶被堆在骯臟發(fā)黑的地面上,窨井蓋上標注的是“市政雨”字。其它窨井蓋上則殘留著餐廚垃圾的污漬。
美食街后:“平價小海鮮”的后廚區(qū)域地面流淌污水。
直接流入下水道的洗滌污水同樣不可忽視。在近小區(qū)入口的一家“UCC國際洗衣店”內,記者觀察到容納2臺大型洗衣機的排水口異常窄小,一張20*20厘米的活動過濾網被隨意擱在排水口上。記者問工作人員還有哪些防污設施,對方稱不清楚。西郊城第一居民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qū)入住人口已超過8300人。南落潮兩年前曾整治過,但水質并沒有根本改善。
餐館后的窨井蓋上,明明標注“市政 雨”字,可餐館污水還是朝內直排。
管理小區(qū)的深圳市彩生活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吳經理說,公司是2013年6月進駐小區(qū)管理的,也曾就南落潮污染問題和開發(fā)商——上海博錦房地產開發(fā)中心有限公司商討過,不過并無下文。他強調,美食街歸開發(fā)商管,是否防污,與其無關。
記者獲悉,就在今年5月下旬,閔行區(qū)環(huán)境監(jiān)察支隊曾會同市水務局執(zhí)法總隊、區(qū)水務局執(zhí)法支隊、區(qū)城管執(zhí)法中隊,對南落潮開展過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專項聯合執(zhí)法行動。針對美食商業(yè)街存在的雨污水混接現象,區(qū)水務執(zhí)法部門約談了當事人,督促其盡快完成整改,并對其違法行為予以進一步查處。7月31日,記者聯系博錦房地產公司,反映29日在美食商業(yè)街上看到的問題,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問題不存在。
南落潮河的“河長”,在哪兒呢?
南落潮究竟是誰家的“孩子”?閔行區(qū)水務局官方網站顯示,該局曾于2015年10月出具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批復同意博錦公司對南落潮河修復、疏浚。不過,在市環(huán)保局公布的本市第一批河長名單中,記者看到,該河屬于鎮(zhèn)管河道,河長是該鎮(zhèn)鎮(zhèn)長。但記者一路沿河走完全程,并沒有看到豎有“河長”公示牌。
記者就此于31日聯系鎮(zhèn)水務部門。對方表示,開發(fā)商在疏浚后,已于2016年將原為小區(qū)景觀河道的南落潮移交給了鎮(zhèn)水務站。對方表示,目前正在打通該河的東端斷頭,以連通許浦港。
可問題是,即便打通了東端斷頭,假如對小區(qū)內各類雨污混排現象依舊視而不見,南落潮河是否能清,是否不再陷入“反復治、治反復”的怪圈,還得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