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生態、綠色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擁有而綠水青山的基礎之上,如何通過發展多種產業,實現增收,帶動群眾致富,成為很多地方正在探索的課題。
記者近日走訪貴州、黑龍江農村發現,發展生態特色旅游,也許是一個可借鑒的發展模式。發展生態旅游,讓地方政府和農戶們從心底里認識到,眼前的綠水青山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綠色聚寶盆。
76歲的劉益南是原貴州汞礦退休工人,住在銅仁萬山區萬山鎮土坪社區近60年。每天早上,他都會到家旁邊的朱砂古鎮走一走、看一看。
劉益南:現在相當漂亮了,比以前好看多了,全部是現在綠化的,這么好的環境我們是感到很高興的,到這里來旅游、觀光,我自己感到很高興。
朱砂古鎮前身為萬山國家礦山公園。2015年7月,有企業對廢棄的貴州汞礦遺址進行整體連片開發,建設中國第一個礦山休閑懷舊小鎮——朱砂古鎮。由此,曾經的采礦基地,變成了一個個神秘有趣的旅游景點:970公里人工采礦坑道變身光怪陸離的“時空隧道”,原貴州汞礦辦公大樓成了汞礦工業遺產博物館,陡峭險峻的礦山懸崖架起了驚險刺激的玻璃棧道……自去年5月萬山朱砂古鎮景區開園,一批批的游客來到這里,體驗著獨一無二的礦山休閑文化。
游客楊小敏:以前這里是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廢墟能夠變成這樣的景點真的有點不可思議,包括玻璃棧道,礦洞能夠布置成這樣子,確實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朱砂古鎮景區的建成,改變了過去談旅游無萬山的尷尬狀況。2016年,萬山區接待游客73萬多人次,同比增長近60%。
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廢棄的礦山遺址,還有因貴州汞礦的關閉而變得破敗不堪的汞礦職工的住宅區。汞礦職工的住宅區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整體質量較好,具有典型的礦區建筑特點和蘇式建筑風格。為了改善人居條件,結合旅游開發,萬山鎮統一規劃,正著手把這里打造成有別于其他地區的影視城基地。萬山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洪海:
楊洪海:朱砂古鎮影視城在不改變原有主體建筑物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提煉,自三月以來累計投入兩億元資金完成修舊如舊二百四十余棟房屋,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文化影視城。
在保持原有建筑風貌不變的前提下,汞礦職工住宅區的房屋得到了修繕,地面鋪上了青磚,小區里增加了綠化帶、文化墻。土坪社區居民楊光南說,現在這里既是住宅區,也是旅游景點。
楊光南:搬出去的人現在基本上都想回來,因為現在的環境太好了,都想回原來這個地方住,現在很多人都過來看。
從過去賣資源,到現在賣環境,萬山鎮已然從工礦特區完成向產業新區的轉變。現在,萬山區將萬山鎮境內的礦區廢墟整治成綠意盎然、景觀別致的全國典型區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區,把廢棄多年的尾礦庫打造成碧水綠樹、湖光山色的詩畫景區;萬山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洪海說,下一步,棚戶區改造將成為萬山城鎮建設的重點。
楊洪海:按照“小而精,小而富,小而美,小而特”的要求,整合各類項目60多個,總投資28億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資25億元。
在黑龍江省富錦市,當地同樣把目光對準了綠色和生態。富錦市公園位于富錦長安鎮永勝村萬畝高標準水稻示范基地,這里種植著4萬畝的高標準水稻。今年,富錦是富錦市投資3900萬元,在這一片綠色稻田的基礎上開發建設萬畝水稻公園,讓水稻田里不僅能夠長出優質大米,也能形成特色旅游新亮點。
記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鋼結構觀光塔工地,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之下,工人正在忙碌。建設項目負責人劉麗佳向記者介紹:
劉麗佳:這是景觀里面最高的一個亮點,39米高的鋼結構的觀景塔,現在正進入鋼結構的主體施工,月末,進入電梯的調試功能。這個主要的功能就是觀光。因為整個景區不是有四幅稻田畫嘛,站在30多米高的平臺上面看,會很漂亮,整個園區的效果可以說是能夠盡收眼底。上面最高的那一層的使用面積是100平方,大約可以容納八、九十人在上面活動,不成問題。
富錦市旅游局局長李崇鵬介紹,雖然建設成為了公園,但是景區內的主要景點都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
李崇鵬:整個項目包括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三方面,也是依托萬畝水稻天,打造科普、拓展等功能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在景區內,我們還利用一萬平方,建設了植物迷宮。植物迷宮用的都是高桿高粱。這個高桿高粱成熟以后能達到3米。在景區的南側有一個黑土泥塘,占地面積也是達到了近5000平方米。
李崇鵬特地介紹了園中的泥塘項目。對于許多常年從事種植的農戶來說,泥塘是他們兒時的記憶。對城市里生活的居民來說,這里也是一處別具一格的體驗項目。既可以回憶過往,也可以寓教于樂。
李崇鵬:當時我們做景區導覽圖的時候,也特別做了一下介紹,就是“還記得小時候老人家的水溝嗎?柳樹下一群光著身子撈魚的小孩,還記得滿身淤泥,滿臉笑意的一張張笑臉嗎?黑土泥塘帶你穿越到小時候。”咱們的黑土泥塘不種作物,就是把黑土用專業工具篩出來,免得小孩、大人下去玩扎腳,在這里可以搞泥地足球,泥地撕名牌,或者也可以搞一些農事體驗,咱們現在也準備了一些秧苗,讓游客和游玩的大人、孩子搞親子教育。在這里面插秧。
根據規劃,萬畝公園將實現年收入3000萬元。這不僅能夠帶來景區內將近300個就業崗位,而且,水稻公園周邊的農戶也可以到公園中售賣自家農產品、開辦農家樂,實現增收。
李崇鵬:附近村子的農民可以把他們自家自產的一些產品,比如自產的蘑菇、木耳,干菜,商亭的另一個名字就是農夫超市,拿到農夫超市來經營。我們會給他們提供固定的經營范圍。也有農民直接參與競拍。在景區周邊的一些村莊搞一些農家樂。農家樂項目已經動手了。今年我們準備打造6個村的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