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大城市中如何煥發歷史街道的活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14  
      近日,一篇“痛心!據說上海整條長樂路預計年底拆除”的公眾號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引發爭議。有人質疑:長樂路(常熟路-陜西南路)是上海64條“永不拓寬”街道之一,街道雖未拓寬,商店就可拆除?
      后經證明,該消息并不屬實,不少網友松了口氣。今年恰逢上海確定64條“永不拓寬”街道十周年,這場鬧劇值得我們深思:什么是街道保護?不改變街道寬度就是保護嗎?
       
      長樂路新舊對比
      什么樣的街道才永不拓寬
      永不拓寬的街道有何特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祖安認為,這64條街道普遍辟建歷史比較早,比如九江路就建于19世紀50年代,因洋行聚集,曾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長樂路新舊對比


      長樂路新舊對比
      什么樣的街道才永不拓寬
      永不拓寬的街道有何特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祖安認為,這64條街道普遍辟建歷史比較早,比如九江路就建于19世紀50年代,因洋行聚集,曾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俯瞰九江路219號“圣三一堂”

      香港路最初修筑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圖為新舊對比
       舟山路
        “這些街道的沿路建筑普遍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曾設有重要機構、團體、企業,或者在當今成為紀念場所、革命遺跡和名人故居。”鄭祖安認為。建于1907年的武康路,不僅綠樹成蔭,而且沿線有優秀歷史建筑總計14處,保留歷史建筑37處,被譽為“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
       武康大樓
        “十年,保護成為城市風氣”
      交通和街道保護如何權衡,直到今天依然是橫亙在城市發展前的難題。
      “當年提出要保護街道的時候,很多人難以理解。”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坦言。2007年,上海正式出臺《關于本市風貌保護街道(街巷)規劃管理的若干意見》,成為全國最早提出歷史風貌街道保護的城市,時任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的伍江就是倡議者之一。不少人覺得保存城市老街道風情是好,但交通怎么辦?
      9月9日,“符號上海-上海風貌保護街道文化之旅系列展覽”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展,本次展覽以64條“永不拓寬”街道為主題,是上海相關主題中規模最大的展覽,其中絕大多數展品來自普通市民。
       茂名北路
        歷史風貌保護道路永不拓寬已經成為規劃部門的共識。18.3米,是永不拓寬的復興中路寬度,為何街道尺度不像一般城市街道按照整數規劃?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林解釋道,19世紀50年代上海街道寬度按照英制計算,復興中路控制標準為60英尺,即18.3米。
      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讓保護街道煥發活力。只有有活力的街道才能發揮歷史的最大價值。”伍江認為,如果一味強調隔離和整治,只會讓保護過猶不及,適得其反。
      “街道離不開人、離不開生活,如果沒有煙火氣,難以稱之為城市街道。”鄭祖安認為,街道要吸引人氣,在不拓寬街道之外,還要對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對人文故事進行挖掘。這一整治理念,在岳陽路改造中得以應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總工程師翁文斌介紹,正在推進“微更新”的岳陽路,不僅將建筑立面顏色統一,而且嘗試“打開圍墻”:用槍籬笆替代水泥圍墻,讓街道更開放。
      新場古鎮擁有人氣的歷史風貌保護道路
      “歷史風貌保護街道的整治尤其要注重分寸。”伍江認為,歷史風貌保護街道不應該清除商業活動。“形成人氣和業態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如果街道已經具備富有活力的業態,管理者應謹慎對待,即使它在過去的管理中不一定合規合法。”伍江建議,人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頂層設計、通過法規調整去留存適合人居的街道活力。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