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魅力城市濱水景觀系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17  
          前段時間在天津舉辦的全運會中,開幕式的燈光秀就是在海河兩岸的璀璨燈光照耀整個天津。
      全運會燈光秀
      海河(海河水系),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最大水系,中國七大河流之一。
      海河位于京津冀地區,形成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東臨渤海,南界黃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內蒙古高原南緣,地跨八省(市區),流域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3.3%,人口7,000多萬,耕地1.8億畝。

       
      海河流域圖
        海河在天津合流后的下游又被稱為海河。
      1.海河流域——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海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富的史前文化,并在元、明、清三代成為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遠在200萬年前的洪荒時代,海河流域就有了人類活動。
      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流域發現了小長梁遺址、馬圈溝遺址,距今136萬年,屬于舊石器時代的早期。
       
      小長梁遺址
      60-70萬年以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生活著原始人類,我們稱之為“北京人”。
      大約在公元前1萬年至前3000年,海河流域內,新石器遺存主要有:山西鵝毛口石器遺址,河北磁山遺址,河南安陽后崗遺址和山西蔚縣三關等遺址。
      隋唐時期,由于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海河流域人口增多,水利大興,農業發達,手工業興盛,水陸交通便利,商業往來頻繁,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唐朝建立后,海河流域文化燦爛奪目,宗教思想、文學藝術、史學、科學技術等領域成果輝煌,造就出魏征、李百藥、李吉甫、高適、劉長卿、賈島、僧一行等杰出人物。
      后從元朝起,海河流域的北京成為歷代都城,海河流域便成為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推動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2.天津的海河奠定了天津的風格
      海河水系孕育了天津城市的發展,天津文化風格無不打上了海河的烙印。
      以天津街道為例,很少有正南正北的走向,外地人到天津往往會因為找不準方位而迷路。
             這是因為,天津到近代以后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逐漸沿海河向東南發展,由于海河是一個半圓形,街道以其為軸心輻輳的結果就必然出現以上的現狀。
      海河水系和運河水系交叉在天津,使天津許多文化現象與水有關,如帶“沽”的地名最多,所謂“七十二沽”,說明古代的天津與今天的江南水鄉相近,其中著名的就有“塘沽”。
       
      塘沽
      3.海河造就的天津模式
      天津是港口城市,也是早期依靠工業發展所形成的城市之一,與上海城市形態較為相似,市內均有河流穿城而過,但從實質上仍存在較大差異。
      一方面,天津的框架是沿河呈帶狀發展,路網狹窄且較為密集,這與上海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黃浦江河床較寬,海河的河床僅有百米,水位標高較低,若濱河建筑高度過高,會形成一條狹窄悠長的空間,使人產生壓抑感,完全失去了城市的感覺。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要對重點河段的建筑高度和密度適度控制,強調開放性及視覺的通暢性。
      “海河尺度”通過天津城市尺度的描述,以及與上海的比較分析而得出的一種適用于天津城市建設的模式。
         這里的尺度是相對于城市整體肌理、城市框架的尺度。
      海河濱水空間的城市設計要以增強城市功能性為主導,合理組建城市框架,結合海河的特有的尺度特色,對建筑的體量適度的控制,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把握整體性為原則,提升城市的品質與形象。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