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市林業局獲悉,今年起至2025年,本市將通過實施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歷史遺留清理工程、生態移民工程、土地流轉工程、生態補水工程、濕地修復工程,推動全市濕地保護與恢復,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
按照《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2017—2025年)》,規劃期內將重點完成污染整治、濕地恢復與修復、生態移民、土地流轉、護林保濕、宣教培訓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等七項任務。
實施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歷史遺留清理工程,將核心區內歷史遺留建設項目全部拆除,水產養殖活動全部清理。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到2025年將有效恢復濕地,保持東方白鸛、遺鷗等關鍵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呈增長趨勢,通過引種耐鹽堿植物,滿足生物多樣性的需要,同時全面提升綜合管理能力。
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將保護區內14個村莊的約3.3萬人,從保護區的核心區或緩沖區遷出。其中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搬遷9個村莊約8121人,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搬遷5個村莊約2.5萬人。
實施土地流轉工程,通過長期租用或生態補償方式,對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地流轉88.49平方公里、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土地流轉70.47平方公里。對流轉的土地,實行退耕還濕、退漁還濕。
實施生態補水工程,每年為濕地保護區補水2.48億立方米,其中古海岸與濕地保護區補水0.8億立方米、團泊保護區補水0.4億立方米、北大港保護區補水0.18億立方米、大黃堡保護區補水1.1億立方米。
實施濕地修復工程,通過生態補水和蘆葦復壯,完成濕地修復95平方公里,其中古海岸與濕地保護區修復40平方公里、大黃堡保護區濕地修復46.8平方公里、團泊保護區修復0.2平方公里、北大港保護區修復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