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將采用“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老舊城區的更新換代、通過功能和環境的提升、生態系統的恢復,使居住在老舊小區的市民實現獲得感的提升。
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雙修”主要包括海綿城市項目的建設以及市政基礎設施修補完善,包括區域內給排水、燃氣、供熱、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標準、老舊管網改造標準、各類架空線入地等。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減少對市政管網的依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通過各種措施,將75%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有效緩解降雨對城市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介紹,海綿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市民可直觀地看到一些變化,例如,新建小區綠地會有下凹式綠地,并建設旱溪、蓄水池、集水桶、透水鋪裝路面等,老舊小區也會按此標準陸續進行改造。目前,中心城區解放南路片區、濱海新區新生態城片區正在加緊推動試點建設,全運村第二實驗中學、林海路體育公園等地區已初見成效。
在建設海綿城市的同時,天津加快舊住宅改造提升,選取試點開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加裝電梯及無障礙設施改造,拓展公共空間。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包括改造區域內加密路網、卡口斷頭路改造、停車實施完善、過街通道完善、綠色出行慢行系統改造等內容。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通過整合區域現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利用閑置設施完善幼兒園、菜市場、便利店、文化站、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服務設施。
據統計,今年天津完成水、氣、熱老舊管網改造100公里。完成大明道、日朗路、羅浮路3座雨水泵站建設,解決了和苑、侯臺等地區道路積水問題。明年,市建委將繼續實施水、氣、熱老舊管網改造230公里,解決年久失修、跑冒滴漏問題;繼續實施既有建筑改造,提高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節能水平。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實施中心城區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后日處理能力達到205萬噸;推動南口路地道等6座排水泵站和配套管線建設,解決部分區域排水不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