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文旅互促 推動發展方式根本轉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20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臺,根據該方案,國家旅游局與文化部合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國務委員王勇對此解讀稱,組建文化和旅游部,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
        文化是旅游之根、之魂,旅游的吸引力來自于文化,這一點將逐漸成為全國的一致共識。在各地發展和企業實踐中,文旅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很強的市場動能,這種整合也是呼應市場發展需要。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融合發展是主旋律,下一步如何實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通過文化內涵的注入提升旅游品質,通過旅游拓展文化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有人將旅游比喻成“經濟的文化產業”,手段是經濟的,但內核是文化的。盡管旅游形式多種多樣,旅游內容豐富多彩,但主要體現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品味文化內涵,感受文化魅力。文化是旅游活動的主要內容,只有文化介入和溝通的旅游,才能擺脫單純的旅行活動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旅游。旅游是現代人的文化消費活動,更確切地說是現代人尋找文化體驗的活動。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價值,旅游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只有兩者緊密結合,互通互補才能贏得更廣的市場,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文化產業相當大一部分就是旅游產業,文化沒有旅游做載體就是空的。比如民俗、古村落,原住民習以為常,但對旅游業來講,是很重要的資源。成立文化旅游部將更加契合旅游的文化屬性、更好地發揮旅游的文化功能,旅游業發展能更好地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文化業發展也能更好地融合旅游的發展經驗。文化旅游業,也將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名符其實的戰略性支柱事業與產業。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將從根本上改變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的單一增長模式,也將改變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的問題,勢必形成兩大產業互動發展、互融共贏的新模式。文化旅游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跨地區、跨行業、關聯度較高的產業群體。正在深入開展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實踐,為發揮文化旅游業的獨特優勢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傳統產業相比,文化旅游業環境污染少、資源消耗低,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文化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附加值和廣泛的關聯度,是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重要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就業容量大,就業形式靈活,是增加就業的有效渠道。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增強文化旅游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傳播文化。無數成功的案例證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然而,在發展文化旅游過程中,也出現了文化與旅游“兩張皮”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既應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創新的文化眼光,同樣需要有敏銳的市場眼光。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大培育力度,以文化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帶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推動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本文為中國城市報社評)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