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新疆昌吉市北沙窩,在一片片平整好的土地上,來自三工鎮的1000多名村民正在種植梭梭苗。
“今年我們要恢復種植10萬畝梭梭林,下個月初就能種植完。到了秋天就能見到良好的生態效益了。”昌吉市林業局局長劉新江告訴記者。
北沙窩所在的北部荒漠地區地處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昌吉市借鑒南疆地區沙漠邊緣植被種植成功經驗,投入3億多元,將從100多家農場收回的20.5萬畝土地通過平整、開溝、滴灌,逐步恢復成梭梭林。
今年,昌吉市啟動“綠色崛起美麗昌吉”綠化美化行動,計劃到2020年,新增林地32.2萬畝,其中生態恢復20.5萬畝。為了打造東南西北中閉合的綠色生態空間,昌吉市按照“南護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思路,加快構建“點線面網”相結合的綠洲生態屏障。北部荒漠地區,將被打造成一座集生態保護、植物景觀、科普宣教、沙漠旅游為一體的國家沙漠公園。
在昌吉市硫磺溝鎮兗礦新疆礦業公司硫磺溝煤礦矸石山礦區,紅葉海棠、大白楊、大葉榆等剛剛栽植的各類樹木發芽吐綠。
“這道綠色生態屏障正在變為風景。”硫磺溝煤礦副礦長徐懷閣介紹,“為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我們按照發展綠色礦區目標,對礦山進行清理綠化。目前已經投入580多萬元,計劃完成綠化面積6500平方米”。
據了解,位于昌吉市南部山區的硫磺溝鎮是曾經的煤炭企業集聚區,這里土層淺薄,生態環境脆弱,植樹條件極為艱難。近年來,昌吉市持續加大對南部礦區的環境整治力度,加快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2017年以來,全面關停了14家產能30萬噸以下的煤企,全力推進礦區采坑回填治理等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按照全域景區化的思路,我們把昌吉市當作一個‘大景區’建設,期望實現城景交融、景城互動,走出一條城市化生態發展之路。”昌吉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孟凡剛說。
未來兩年,除了在城南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在城北大力退耕還林,打造荒漠公園,昌吉市將在城西實施312國道生態廊道工程建設,把昌吉市城區的西入口建設成為集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為一體的城市道路景觀廊道;在城東全面實施頭屯河生態綠化工程,打造昌吉東部門戶的生態廊道,有效改善頭屯河兩岸三地區域生態環境;在城市中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實現道路林網化、條田林網化,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全市222個自然村居民點中60%的綠化美化建設。
預計到2020年,昌吉市的森林資源總面積將達415萬畝,森林覆蓋率將達20%以上,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40%,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13平方米以上,水岸綠化率將達80%以上,道路綠化率將達85%,村莊綠化覆蓋率將達30%以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