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我市(徐州市)將以創建聯合國人居獎和申辦第十三屆國際園林博覽會為抓手,貫穿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全面、系統地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全市上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創造更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天更藍”“山更綠”
全市將進一步匡正發展理念,絕不要帶污染的“GDP”,實施“天更藍”工程,調輕調綠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嚴格控制燃煤污染,加大減煤工作力度,對全市燃煤鍋爐開展分類整治,逐步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取締禁燃區內各類高污染燃料燃燒設施。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加大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對重點行業全部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今年重點推進實施結構調整、鍋爐整治、提標改造、鋼鐵無組織排放、VOCs治理等7個方面共計558個項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揚塵污染控制力度,全市各類工地嚴格落實各項揚塵管控措施,開展港口碼頭揚塵整治工作,加密道路保潔頻次。對重點企業貨運車輛開展監督檢查,嚴查重罰尾氣超標、覆蓋不嚴等行為。對全市各類污染源開展徹底排查,根據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結果,落實差別化停限產措施,實施大宗物料公路錯峰運輸,有效削減污染物濃度峰值。
實施“山更綠”工程,大力治理露采礦山,合理安排年度治理任務,計劃到2025年全面完成“三區兩線”范圍內的廢棄露采礦山治理任務;積極推進山體公園、濕地公國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成泉潤公園、五山公園、桃花源濕地公園、臥牛山山體公園、拖龍山山體公園、辛山生態修復以及九里山生態修復試點等一批采煤塌陷區治理和山體生態修復項目;繼續實施“顯山露山”工程,加大對城區特別是靠近居民區和風景區的山體生態環境改造力度,打造集休閑旅游、運動健身為一體的山景公園,最大限度還綠于民;全力申辦國際園博會,投資25億元重點實施三個采石宕口的生態修復,向國際社會實景展示“徐派園林”在生態修復治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做法。
關鍵詞:“水更清”“林更秀”
按照“保好水、治污水、供優水”的系統治水要求,加快實現水環境質量改善。繼續推進黑臭河道治理工作,今年,市區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實現80%,到2020年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進一步強化雨污分流,優先推動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的污水截流納管,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進一步強化污水處理,今年將啟動三八河、新城區、西區、荊馬河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逐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城鄉供水一體化,通過供水市場整合,健全供水一體化運營管理機制,規范供水市場,形成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同時加強水源地的保護,提高城鄉飲水安全水平。
實施“林更秀”工程,開展側柏純林生態改造項目,繼續深化綠化荒山,實施混交林、增加彩色樹種、進行林相改造;治理楊絮污染,堅持栽植“三化”樹種和鄉土樹種,減少楊樹雌株總量,2020年楊樹比重降到30%左右,從根本上解決楊絮污染問題;繼續治理山林斑禿,對沿高鐵、高速國省道等重要區城5000畝的山林,通過三年計劃完成綠化修復;完善城市綠地功能設施,建設城東環狀公園三期、二環北路綠地、原猛男村衫廠綠地等一批街頭綠地,對雙擁碑綠地、松石廣場、醫學院綠地、韓山綠地等老城區低效綠地進行增色添彩,豐富景觀,完善設施。繼續執行10畝以內城區地塊只做綠地不出讓的規定,為城市多留綠色“氣眼”。
關鍵詞:“田更良”“湖更美”
實施“田更良”工程,加強采煤沉陷區修復,加大對城北、沛縣、銅山和賈汪等采煤沉陷區的生態修復力度,到2020年實現采煤沉陷區治理率達65%以上;開展污染土壤治理,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土地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編制修復技術方案,建立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間的信息溝通和聯動監管機制,推進收儲地塊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加強農用土地的改良整治,不斷減少農田農藥、化肥用量,測土配方,多施有機肥,逐漸改善因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導致的土壤板結、面源污染等狀況。
實施“湖更美”工程,繼續加大以“七湖”為主體的湖泊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對違法占用河湖空間、違法建設涉水建筑物等行為,開展全面整治行動;大力推進濕地生態修復,把濕地保護率列入生態文明考核體系,通過有效治理與改善塌陷區的生態環境,變廢為寶,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擴大濕地面積,至2020年全市計劃生態修復濕地面積1.2萬畝;推進全域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在全城范圍內推廣構建河、湖、池塘等水系以及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于一體的城市“海綿體”系統;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