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的街頭,處處都能見到水的存在。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前海,在規劃之初就引入了“前海水城”的設計理念,重點關注水和生態,將水融入城市,增添城市靈性。
海綿城市這項國家戰略,不僅是政府的責任,還需要社會力量和企業的積極參與。前海展廳已設置海綿城市專題展區,將結合展區內的墻面圖片、模型、動態視頻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宣傳與教育活動,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開展專項培訓,解決具體問題,保證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落地。
多措施實現低沖擊開發理念
前海是“特區中的特區”,作為國家新一輪開發開放的排頭兵,在當下大開發大建設的黃金窗口期,如何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如何根據前海的規劃定位和建設開發特點,以道路、綠地、公園等市政基礎設施為載體,最大化采用透水鋪裝,實現低沖擊開發的海綿城市理念。
據了解,目前在前海,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貫穿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方面面。比如城市道路、廣場盡量減少了不透水的鋪裝,就是要鋪地磚也盡可能采用環保、可再生的鋪裝材料,特別是讓城市中的綠地充分“沉下去”,這樣的好處是即便下大雨的時候,雨水也不會在道路上無處可去肆意橫流形成“海”,而是很容易滲透到地下。
以前海2#渠兩側景觀工程為例,該項目力求打造一個自然綠帶聚集,力求低影響、可持續,創造具有生命力的“彈性”雨水走廊。場地內綠化率高達83.7%,塑造片區柔軟綠心,為市民提供舒適生態的活動場所。在方案設計中,將海綿城市的目標和策略融入廊道設計,實現由“傳統排水模式”到“藍綠策略模式”的轉變。利用植物、地勢、園路等產生對雨水的吸納、滲透、凈化和緩釋作用,使場地在適應環境變化時具有良好的“彈性”。將美學、生態和可持續等方面解決方案結合起來,成為可操作的海綿城市項目。
類似的海綿城市打造手法在前海桂灣公園、深港創新中心廣場及地下聯絡道及地面之路工程等多個項目中都有使用。前海采用透水鋪裝、環??稍偕牧?,通過設置下凹式綠化帶、透水人行道、自行車道鋪裝結構等,降低道路范圍徑流系數,保護自然環境。
其中,前海桂灣公園作為前海第一個大型水廊道公園建設項目,通過全球公開征集方案,無疑將成為未來前海的綠色名片。桂灣公園也是一個海綿型公園,承擔前海城市海綿體功能,靈活融合了淡水濕地和咸水濕地為一體的生態底盤,特別采取低沖擊開發技術,綜合徑流系數0.51,不透水下墊面徑流控制比例達到100%。同時,公園將通過雨水凈化疏導,確保雨污分流達到100%。而公園中紅樹林濕地等生態系統還將營造多樣化生物生存環境,豎立起可持續建設發展的綠色基礎設施國際標桿。
水系打造“活力水城”大海綿體
“前海水城”的打造是前海規劃建設成敗之關鍵,為此,前海管理局、市規劃國土委組織編制了《前海合作區水系統專項規劃》,作為前海水城藍圖的實施依據。規劃在尊重水系自然條件、維持水系生態健康、正確處理水系保護與綜合利用的關系的基礎上,對保障排洪安全、優化生態結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進行統籌研究。按照“新城、舊城,分而治之”、“治河、治污,同步建之”、“水系、市政,統籌思之”、“城建、生態,兼而得之”的總體思路,制定能夠體現環保、低碳、宜居理念的水系統方案,創新保障流域水安全,系統改善河灣水環境,塑造宜人的海灣風貌、水廊道,建設人水和諧的水城。
前海規劃3條指狀水廊道與1條環繞前海的環狀水廊道,分別是雙界河、前灣河、桂灣河和月灣河水廊道(環狀水廊道)。水廊道及相鄰的公園綠地等生態用地高度集中,作為大海綿體將發揮重要的雨水徑流控制作用。目前桂灣河、月灣河水廊道(一期)已完工,其他幾條水廊道正在加緊建設中。
水廊道建設中充分利用綠地增加雨水的下滲以及實現對雨水的初步過濾。同時,盡可能降低河道主河槽駁岸頂高程,做到硬質擋墻不外露,消除河道與城市的阻礙,還水于人。河底也將采用透水結構,增加了地下水與地表水的交換通道,提高河道生態修復功能。這使水質達到截污限排、雨水排放生態改造、生態補水的目的。
另外,在水廊道沿岸,海綿城市的目標和策略也融入了廊道設計。未來市民將沿著慢行步道,觀賞到河道兩岸的生態溝、紅樹林帶以及中空魚槽生態砌塊等極富美學價值的濱水景觀公共空間,市民能在其中徜徉、休閑、娛樂,而這些生態景觀也將利用植物、地勢、園路等產生對雨水的吸納、滲透、凈化和緩釋作用,使場地在適應環境變化時具有良好的“彈性”。
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前海是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享受自貿試驗區、深港合作區、保稅港區等多重優勢疊加,正朝著成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目標不斷前行。
今年,根據市海綿建設要求,結合前海開發建設的實際情況,積極挖潛新增海綿城市面積,力爭今年完成0.8平方公里新增海綿城市面積。同時,今年計劃結合桂灣河公園建設進度,啟動海綿城市建設重點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
在已開展的《前海合作區低影響開發(海綿城市)全過程管控文件編制》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規劃層面研究海綿城市落實途徑,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相關規劃的編制工作,實現前海合作區14.92平方公里的詳細規劃全覆蓋。
在管控文件和詳細規劃的指導下,繼續在“兩證一書”階段加強對新建、在建項目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的審查,從源頭保證海綿城市建設的落地。同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施工過程管理,對在建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加強對項目海綿設施施工質量的管理。
在充分吸納國際高密度大都市低影響開發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前海積極關注海綿技術對本區域高強度、高密度、立體化的開發,以及地表覆土薄、地下水位高等特點的適應性,并以灣區和水廊道水環境保障為目標,將“滯”、“凈”作為海綿城市技術體系的核心。按照海綿城市發展理念,前海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在多個項目中將海綿城市建設的舉措付諸實踐,并于近年來在道路和綠地、產業用房建筑、水系打造等多個領域取得了成果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