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各種不正常現象,引起了很多人對環境、對城市病,以及多種社會、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的擔憂。風景園林近些年看似很潮的發展,實則一直在疲于應付各類工程的需要,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如生態文化、生活品質等問題。究竟是什么使我們陷入重復犯錯,華而不實的怪圈?我們常常以生態的名義破壞生態,以人民的名義干擾百姓的生活……我們創造了很高的GDP,可是怎樣才能把經濟上的繁榮轉化為幸福感,造就一個和諧、安全、健康的社會?看來未來的路還很長,也很艱難。
作為一個行業,我們的過去似乎缺少些高度,也忽視了些結構性問題,以至于在這個怪圈里難以自拔!要走出這種境地就需要從根本入手,敢于面對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實質上我們需要一個自省并重新定位的過程,才能更好地使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由于歷史的原因,風景園林一直是處在城市建設各行業的底層。規劃在上,交通先行,建筑為主,經濟優先,最后是景觀打補丁。無論從思想觀念上,還是服務對象上都把風景園林局限在了城市中的小塊綠色空間里:做自己的藝術,做自己的生態,做自己的文化……在行業基本構架上缺少一個明晰的形象和發展思路。這是對行業最大的制約,因為這些小塊塊完全受制于規劃、建筑、工業和經濟的固有思維模式,使我們無法走出怪圈。在那些小小的地塊里,你精心創作的藝術被周邊的道路碾壓,被那些無趣的建筑映襯得無言以對;你想要做的“生態”都是些支離破碎的臟器,毫無生命氣息:水流不通,風吹不進,大樹靠吊瓶生活,小樹越長越老……文化已然成了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