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智慧城市必須為“人”而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11  

        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到2030年,預計城鎮人口將達到10億。這對城市發展、管理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戰。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將“人”作為城市的核心。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應由高資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環境污染、低綜合效應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低資源消耗、低碳排放、低環境污染、高綜合效應的“三低一高”的集約型城鎮化模式;由“一步到位”轉向“分步到位”,由激進式城鎮化轉向漸進式城鎮化;由誘發“負效應”轉為釋放“正能量”,由被動城鎮化轉為主動城鎮化;由“官至上”轉為“民至上”,由政府主導型城鎮化轉向市場主導型;由“地為本”轉為“人為本”,由土地城鎮化轉向人地和諧城鎮化;由“坐小汽車”轉為“騎自行車”,由數量型城鎮化轉向質量型城鎮化。

        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從規劃、設計、治理、運營、發展5個層次上進行觀念更新,實現“智慧提升”。在城市規劃方面,要具有戰略觀和全局觀,對城市進行明確定位,因地制宜地推進城市的整體布局。在城市設計方面,要樹立“長久觀”與“三維觀”,以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地上、地下城市空間的綜合利用。在城市治理方面,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的需求為核心,城市建設以為人民服務、提供舒適便捷的生活為最終落腳點,同時要具備時代觀,緊跟“互聯網時代”潮流,促進物理城市與虛擬城市的協同發展。

        在城市運營方面,一方面應樹立正確的需求觀,警惕被先進技術綁架;另一方面要樹立開放觀,重視信息開放與大數據共享,打破部門壁壘。在城市經濟發展方面,要借助互聯網思維與技術,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增強城市創新能力,創造城市新經濟形態,引領新型城市生活。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