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接受。然而在德國人看來,所謂的“智慧城市”,跟之前出現的“電子城市”、“無線城市”、“數字城市”、“信息化城市”、“智能城市”等概念除了在稱謂上略有不同之外,在其余方面并無多少區別,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總的來說,德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一般多集中在節能、環保、交通等領域。考慮到城市的代表性、資料的可獲得性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可以選擇以下三個城市:柏林——首都,也是德國第一大城市,法蘭克福——德國第三大城市,經濟比較發達,是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中心,弗里德里希哈芬市(Friedrichshafen)——德國南部的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城市作為案例來介紹德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情況。
一、柏林
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由柏林伙伴公司負責的,柏林伙伴公司是柏林市政府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成立的一個專門機構。
1、電動交通
柏林的目標是成為歐洲領先的電動汽車大都市。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電動汽車行動計劃(Action Plan for 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奔馳smart的car2go項目。在該項目中,注冊用戶可以在大約25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租用到配備了智能熄火/啟動系統、空調和導航系統的smartfortwo車輛,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長時間駕駛這些汽車,然后在運營區域內的任何公共停車場歸還汽車。此外,car2go還面向iPhone用戶推出了一款car2go應用。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查詢附近可用的car2go車輛等信息。目前,柏林-勃蘭登堡首都地區是德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實驗室”,也是少數擁有220個公用充電樁的德國城市,迄今實施的可持續交通項目涵蓋了從私人和家庭用車,到電動汽車共享、企業車隊,再到卡車貨運、電動自行車的廣泛目標。
2、節能住宅
柏林的“被動式節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節能概念。此種節能建筑在室外溫度為零下20℃的情況下,室內可以不必開空調或暖氣就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溫度,意味著房屋基本不需要主動供應能量,每年單位面積供熱能耗僅為15度電,遠遠低于目前德國的標準75度電。而這種效果,只需通過材料、設計、施工等手段就可實現,它的采暖能耗每年不超過15kWh,即每年每平方米的原油消耗量不超過1.5升。此外,被動式節能房的能量來源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由屋頂上的太陽能裝置來供電,只是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需要額外的能量用于取暖。同時,為了盡量多地接收陽光,房子大多向南,窗戶面積也盡量大,而三層隔離窗的設計,是為了使室內產生的熱量不會向外流失。而且其自動通風系統可以從廢氣中抽取熱量,再使用這個熱量為吸入的新鮮空氣加熱。
二、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由法蘭克福環保局負責。與其他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其目標是建設綠色城市,并在“2014年歐洲綠色之都”的評選活動中進入了最后的決賽階段。
1、“環城綠帶”
法蘭克福全市綠化覆蓋率高達52%,由花園、公園、樹林、水澤和沙丘等多樣化地貌組成,人均占有公園綠地就達到40平方米。法蘭克福最大的綠化動作當屬持續20多年之久的建設環城綠帶(GreenBelt)計劃,目前,長達75公里城市外圍的“法蘭克福綠化帶”基本建成,不僅成為城市綠化屏障,還通過數次立法,征求市民意見,增添了許多休閑娛樂設施,大力度向市民開放。
2、被動式住房
法蘭克福提出了以住宅建筑節能為核心的“節能家庭方案”。這種被動式節能建筑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房屋的保溫密閉性,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政府扶持政策方面,對于新建的房屋,建房者可以到地方政府參股的銀行申請優惠的低息貸款,還可以享受聯邦政府給予的獎勵;對于改造的房屋,政府通過節能改造樣板房進行典型引路,發放低息貸款和補貼扶持節能改造項目,但要求改造后房屋節能必須達到30%-40%。預計10年后法蘭克福節能型被動屋的比例能達到60%以上。
3、節電獎勵
為了鼓勵居民節約用電,法蘭克福市政府采取了現金獎勵的辦法。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一個用現金獎勵節約用電居民的城市,而且居民可以從法蘭克福能源局或者麥諾瓦有限公司(MainovaAG)免費領取電力測量儀。居民在一年內如果能夠節約10%的電,就可以得到20歐元的現金獎勵,在此基礎上,每多節省一度電還可以得到0.1歐元。到目前為止,法蘭克福的居民平均獲得了65歐元的現金獎勵。
4、控制大氣排放
在環保方面,法蘭克福除了關注綠化以外,還比較重視空氣的質量。特別是在控制CO2排放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應對措施。第一,低排放公交車。法蘭克福在數年前就率先啟用了低排放公交車,在公交系統,法蘭克福堅持使用配備高標準(EEV)的車輛。第二,天然氣汽車。2005年,法蘭克福市政府決定將其車隊全部改換為天然氣汽車,目前市政府及其下屬企業已經有400輛天然氣汽車投入使用。第三,低排放區域。2008年10月,法蘭克福在市區劃出一片面積約110平方公里的區域設為低排放區。所有的高排放車輛都不允許駛入該區域,只有黃標(歐3)和綠標車(歐4)才可以進入。從2012年開始,只有綠標車方可駛入,否則,就會受到40歐元的罰款處理。第四,鼓勵自行車出行。
2003年,法蘭克福市決定將自行車出行的比例提高到15%(1998年該比例僅為6%),為此還出臺了如下政策:新建、改建、擴建自行車道,改變交通信號燈的變化次序并啟用自行車優先的原則,重新設計自行車路線并設路標,修建更多擁有固定停車架的自行車公園,為了避免繞行并增加騎車的吸引力,法蘭克福甚至允許騎車人在單行道上逆行,等等。第五,電動交通。在德國政府舉辦的“電動交通示范區”評選活動中,法蘭克福憑借ZEBRA工程得以從全國130個參選區中脫穎而出,成為德國八個“電動交通示范區”之一。該工程主要設計了兩個工程:一是在汽車公園、公共停車站和出租車排隊處建設電動車充電站,二是邀請不同的人群來測試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動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5、垃圾再利用
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除了常規的填埋和焚燒外,法蘭克福正在越來越多地利用生物技術降解垃圾,將之轉化為電能和熱能。如利用生物發酵劑處理廚房垃圾,將法蘭克福全市每天1000噸以上的生活垃圾轉化為無公害生物有機肥,可利用這些有機肥培植無公害蔬菜及花卉等。目前,法蘭克福有30,000戶家庭正在使用垃圾發電廠生產的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節約諸如油、汽、煤等石化燃料并降低CO2排放從而保護環境。
6、水資源管理
雖然德國整體而言水資源豐富,但政府也不忘通過各種手段鼓勵節約利用水資源。如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就政府提供一部分補貼,鼓勵和幫助居民購買雨水收集設備,主要是通過房頂收集雨水,雨水經過管道和過濾裝置進入蓄水箱或蓄水池,再通過壓力裝置把水抽到衛生間或花園里使用。此外,保護水資源免受污染和提高水質也是政府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障水源安全,在含水層周圍按不同的距離劃分了三級水源保護地帶,其中在采水點周圍10米范圍內的一級保護帶要求最為嚴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質滲入地面,違者將被罰以巨款。為了保證自來水質量,從生產、傳輸和監管等各環節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目前德國自來水都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水平,而法蘭克福對水質的要求更高,目前已經達到每小時一測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