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應在哪些方面著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省長陳潤兒在今年省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進鄭汴一體化深度發展,推動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既是中部與中原崛起的重大戰略謀劃,也是當前階段我省經濟工作的重點。就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建設鄭州大都市區的核心任務等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

        實現鄭州交通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的定位

        記者:去年年底,國務院相繼批復的《促進中部崛起“十三五”規劃》和《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均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您如何理解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應實現什么樣的定位和功能?

        耿明齋:國家中心城市,顧名思義就是承擔某些國家功能的中心城市。現代化發軔于工業化,卻以城市化形態呈現。城市是產業聚集的載體,也是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社會事業聚集的活動中心及行政管理中心。大大小小不同層級的城市經濟社會活動,都會超出其城區邊界而覆蓋到一定區域,從而形成不同層級的區域經濟社會活動中心,并被冠以縣域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等。國家中心城市的經濟社會活動所覆蓋、輻射和影響的范圍應該是全國,或者說輻射和影響范圍覆蓋全國的城市才叫國家中心城市。但是,中國幅員遼闊,能夠承擔某些國家功能,從而輻射和影響超出其行政轄區范圍的國家中心城市注定不會是單級而是多級的。這也是國家規劃中除京、上、廣、深之外,又確定了11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原因。這11個國家中心城市應該具有不同的性質與功能定位,承擔不同的國家職能。

        我認為,考慮交通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特點,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其功能定位應該是:全國內陸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及國際航空貨運與物流分撥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部橋頭堡及內陸開放高地,中部地區北方最大的經濟活動中心和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社會事業活動與服務中心,具有部分國家大區域行政與司法管理功能。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持續在這些方面發力,不斷完善和強化這些功能。

        提高鄭州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

        記者: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五大重點任務,您認為要完成這五大任務,重點應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

        耿明齋:我認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最核心的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吸引、培育各類經濟活動主體,形成強大的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業聚集中心;二是培育、吸引高水平大學和高端研究機構成長和聚集,提升高端人才的總量和水平,提升創新能力;三是繼續加大以空港和高鐵樞紐為骨干的現代交通樞紐建設力度,加密加長,實現網狀布局和無縫對接,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輸送能力,提高效率;四是對接“一帶一路”,借助自貿區,依托互聯網,繼續加大海關特殊監管區和口岸建設力度,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盡快形成國際航空貨運中心和中歐國際鐵路貨運中心;五是引領大都市區建設,加快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城市融合發展,提升鄭州的經濟活動效率及對整個中原經濟區乃至周邊更廣大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

        以鄭汴港核心區引領大都市區建設

        記者:建設鄭州大都市區是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您認為該如何推動鄭州大都市區建設?

        耿明齋: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空間范圍涵蓋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五市,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000萬,如此大的區域和如此多的人口,內部不可能是同質的,一定是有層次、有結構的,即有中心與外圍、核心與支點之分。同時,建設不可能同步推進,只能分步驟有重點地實施。目前由鄭東(涵蓋經開區)、汴西和航空港組成的三角區,也就是10年前啟動規劃建設的鄭汴一體化區域,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依托機場和高鐵兩大樞紐,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人口和產業聚集度高,功能強大,是當之無愧的大都市區核心區,是大都市區建設的重點。為此,要進一步明確三個支點的功能定位,有意識地引導符合功能定位的大項目集中向支點區域擺放,控制支點之間一定空間內的建設,形成清晰的生態綠化隔離帶,避免攤大餅式的發展模式。

        同時,為了加快鄭汴一體化步伐,我認為應該借助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建設的契機,重新啟動鄭汴新區建設。原因有三:一是國家級新區是區域發展層次和在國家盤子里重要性程度的標志,目前全國已有近20個國家級新區,河南沒有國家級新區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和在國家區域發展中的地位不相稱;二是盡管已有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諸多國家戰略疊加,但還沒有城市新區這樣既具體又內涵豐富、綜合高端的國家戰略;三是鄭汴一體化建設涉及不同行政轄區之間的利益協調和平衡問題,國家級新區內部連接更緊密,可以借鑒其他新區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較好地解決區域一體化和行政異地管轄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和摩擦。

        科學編制規劃推動建設實施

        記者: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建設是一項需要統籌協調的系統工程,對于整個區域的規劃編制,您有什么建議?

        耿明齋: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沒有規劃,建設就無從談起。現有的規劃都是由各個城市獨立作出的,相互之間沒有協調和統籌。這種局限于各自行政轄區、以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為目的的規劃,在交通及各種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方面很難充分對接,在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上也難以真正做到優勢互補、優化配置。重復建設在所難免,甚至難免人為設置壁壘,阻礙要素自由流動。所以,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區,首先要對涵蓋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五市的區域進行統一規劃,科學確定各自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各種道路、水系及地下管網,做到充分對接、相互支撐、良性互動。我有三點建議:一是組織區域經濟、公共管理、法律、城市等方面的專家進行研究謀劃,在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戰略思路,并通過充分討論形成共識,作為概念性規劃、控制性規劃乃至詳細規劃的指導和基礎;二是要以省級政府作為規劃主體主導規劃;三是規劃要聘請全世界最具權威性的都市規劃機構和最具盛名的規劃專家來做。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