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就建設特色小鎮來一場國際級論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5  

        今年兩會期間,搜索詞“特色小城鎮”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市,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到2020年,全國要培育千余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從去年到今年,這個詞被規劃界的人們炒得沸沸揚揚,各地方政府也在為今后“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卯足了勁兒。這么大的事,花藝圈當然也不能袖手旁觀。

        3月30日晚,中赫時尚的會議室里燈火通明,來自日本、比利時和中方的3位設計師,在這里共同探討“建設中國特色小鎮”與花藝、設計相關產業如何結合這一話題。

        在此前的采訪中,比利時花藝設計師托馬斯(TomasDeBruyne)就曾說過:“花藝設計不只要關注眼前利益,每位花藝師都應該有引領趨勢的能力,這就需要對各個行業有所認知,甚至包括政治、政策和經濟。”眼下政策來了,作為國際花藝設計專家,托馬斯表示,身為設計師,植物是載體,通過花傳遞一種方式,讓人們去享受美。在歐洲,很多人厭倦了都市生活,開始收購廢舊農場,打造返樸歸真的田園生活。今天在這里談論打造特色小鎮不是“是與否”的問題,而是利用我們的專長,為了我們自己甚至是下一代人更好的生活。

        作為中方代表,來自中赫時尚的軟裝講師賈卓,用3個關鍵詞來詮釋他對特色小鎮的理解。首先是“回歸”,城市節奏過快,人們希望回歸到內心想要的狀態,可以通過地域風光搭建出有人文特色的小鎮;其次是“藝術”,商業是載體,藝術是外殼,就中赫而言教學內容涉及園林、花藝、軟裝、攝影、買手等科目,相對完善;最后是“情懷”,人們可以在小鎮做分享,無論是讀書、演奏,還是其他形式的活動,都可以通過打造空間環境來得到滿足。

        剛剛結束空間花藝課程的日本著名花藝設計師丹羽英之,在談到特色小鎮時表示,在東京,人們很注重生活品質。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難免會令人緊張,渴望回歸愜意生活,這就需要有體驗生活的氛圍。在環境打造中,不僅要追求風格,還要有吸引力,就像引導學員從了解植物背后的語言和符號開始,將它們的生命狀態表現在設計作品中,才可以瞬間抓人眼球。

        當主持人拋出“如果要打造這樣的小鎮,你們將如何運用各自優勢進行建設”的話題時,托馬斯首先表示,他將以植物為載體,設計一個人們能夠與自然親密接觸的舒適環境,用花來表達美、傳播美、展示美;賈卓也表達了他對未來小鎮的憧憬,期待與國外大師合作,在小鎮中打造另一種生活方式,追逐年輕時的夢想,比如做搖滾樂隊;丹羽英之則表示,小鎮要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由內而外地散發生活豐裕的狀態。他希望能和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共同打造具有綜合文化藝術氛圍的國際化小鎮。

        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和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在如何建設的討論過程中,3人同時提出了關于傳統文化的發揚,表達了設計師的共同意愿。放眼那些國際知名特色小鎮,各式各樣的植物園藝設計突出了小鎮地域的風土人情,看來“特色”二字并非信手拈來。綠色植物在特色小鎮的角色不僅僅是“花瓶”或某種作品的花藝素材,深層的商業運作模式更值得探討,“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更需要悉心品味。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