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海綿城市與水生態水景觀國際論壇車生泉演講實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中外專家熱議海綿城市與水生態水景觀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

        各位專家、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態城市、海綿城市和城市綠地"。因為今天在座的各位主要是以風景園林和自然生態為主要(領域)的從業人員。我本人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的是農業與生物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我們這邊有風景園林,有生態,還有環境專業,在我們的一個學院里面,是比較全。所以我對風景園林來看,從我的個人研究領域,從我研究生態領域和基礎下的風景園林的理論和技術的一些設施,我本人的背景還是主要研究城市的生態,或者說叫城市化與設計這么一個話題,這個題目可能和大家更能貼近。

        首先我要談一下總的內容,剛才車伍教授講到海綿城市的問題,其實很多人是從自己專業背景出發來理解海綿城市,這個也沒有錯,本身任何一個問題我們不是針對問題為導向,我們是針對目標為導向,就是海綿城市是個什么?它是一個城市,它不是一個學科、一個問題,我們做科學研究有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目標導向就需要什么?需要多學科交叉。生態的問題我們知道,其實我們講生態是叫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科學。文明是什么呢?就是人類文化里面積累的一些優良的東西,我們稱它為文明,我們叫生態文明的過程。生態文明其實們國家對它有一個比較好的詮釋,它的本質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我們生態出了什么問題呢?其實就是人和自然的關系的和諧不夠,這個和諧是什么呢?和諧的本質是平衡,就是人的活動和地球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活動達到這種平衡它就是和諧,就是這么簡單,否則這個和諧是虛的。我們說和諧社會那么是很難把它落到一個技術層面,當然人和自然怎么和諧呢?我們說人的活動在自然界的循環里面不打破這么樣一個循環系統,這個循環系統沒有打破就是和諧,當然后面還有很多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教科書里面之前提出一個生態時代,比如說我們講城市要回到生態時代,我們就希望人成為地球的一個基本的要素,不能是以人為中心,工業革命是以人為中心的。那么到了工業革命之后,后工業時期,到了生態時代的話就不能以人為中心,要以以人和自然的關系為中心。關系就是什么?平衡,我們要調節它。這是全世界一些城市發展狀態,為什么今天要講城市生態、海綿城市或者生態城市?因為城市是我們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路徑,也是世界發達國家人類居住的一個主要的場所,這是中外文明的城市發展的一個成果,可以看到非常非常地快,未來還要增加。現在說北京還要增加一個京津冀大的城市區,這個城市新的特區來了是不是能把北京的這個人口數量解決,這個不知道,但是新的特區里面的人口肯定是要增加的。

        這是一個城市生態結構,我們知道城市生態結構它是一個人的活動,內部非常高的為主導的這么一個生態體系,所以說城市生態系統里面它一定是要強調人的一個要素在里面的作用。我們過去感覺我們的背景里面學生態學都是以研究自然生態為主導的,回到生物生態里面的話這個東西就復雜了。生物生態首先是個什么問題?是個社會學的問題,西方有很多國家,昨天我碰到一位企業家就是做有機蔬菜,他是一個大的企業家,他原來是做建筑的,但是現在不做了,他現在做房地產和做有機蔬菜,我覺得這個很正常。因為西方人,特別是歐洲他們吃有機蔬菜目的不是為了怕不健康,而更多的是一種生態的理念,而是一種生態的一種哲學觀來吃有機蔬菜,我們是因為什么?是怕這個蔬菜不好,所以說它兩者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這是城市生態的結構,城市生態里面其實最核心的我們講的就是它自然的變化,剛才車伍教授也在講這個問題,什么叫和諧?什么叫平衡?就是人的所有的變遷過程不超過自然的進化領域。還說到生態修復的問題,今年講生態雙修,那么生態修復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呢?那么說生態修復有沒有一個標準呢?就是要達到它的自然可以調節的狀態,這是一個調節的自然的凈化能力。在自然生態系統里面它是一個循環、是個鏈條,產品、資源和再生資源它是一個鏈條,它是一個循環的,所以在自然生態系統里面是沒有廢物的概念,那么在城市里面為什么出現了廢水、廢氣、廢渣這些"廢"的東西呢?是因為循環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是一個閉環系統,這個是城市的問題主要出現的。那么我們怎么辦呢?我們希望在某些地方現在有一個閉環系統,要像環境一樣有閉環系統,但是城市能不能閉環?是絕對是不可能閉環的,我們城市大量的食品、大量的能源是從外來輸入的,它產生了大量的廢物也要輸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要降低它的源頭,過程我們來管控,和末端修復,讓這個循環工作實現,當然這個循環是指加了一部分的技術措施的循環,而不是自然的循環。

        這是我們城市生態系統里面講的17個服務部門,這個在很多時候是起到關聯的。后面我們再談談水的問題,我們講城市生態有很多風險,它有三個尺度的風險,一個是全球氣侯變化,現在全球氣候變化帶來了環境不穩定性,當然氣侯的變化也包括了我們海綿城市基礎的一些應對;第二個就是區域的環境問題;第三個才是城市內部的環境問題。我簡單說一下,這是全球氣侯變化所帶來的環境的問題,這是區域帶來的一些環境問題,這是水體污染帶來的一些內部的問題,這是土壤的污染。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講的熱島效應和剛才講的雨島效應,以上海為例,因為上海問題比較多。雨島效應很明顯的,無論我們說是季風和非季風季節,上海市中心的降雨量都會大于周邊的,這個就是為什么要做海綿城市的道理之一。還有生物多樣性下降,這是全球存在的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我們再回到今天的主題上去,也就是說在我們國家這幾年在全世界、全球范圍內提出的一些關于城市和生態概念有這么多的內容,我總結了一下,第一個是生態城市,也就說生態城市化的研究,我們也研究了三個方向,就是生態的城市,這個城市是生態的;第二個,城市中的生態;第三個,生態中的城市,當然這三個目標是不一樣的。當然生態城市是一個總的目標,它包括了社會、經濟、人文等等,當然也包括我們講的海綿城市。因為海綿城市重點是關注水的問題;第二個就是宜居城市,包括新加坡,我1號去新加坡參加了一個中國與新加坡,還有香港三方的研討會,叫宜居城市,就是可以生活的;還有韌性城市,就是說城市類彈性的規劃,這些都是一些以目標為推進綜合性的一個東西。

        另外一個我們提到生態園林城市,它關注于城市的某一要素或者某一因子,第一個我們說的是生態園林。再一個是氣侯適應性城市,今年氣侯形成大家要關注一下,新的話題要來了,因為這個可能是100年或50年為一尺度的的研究目標,第三個我們就說海綿城市等等,這些東西基本上它是以某些因子為對象的,就是它的出發點,但它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綜合的,它不可能不涉及到社會、經濟、人文和其他的方面。那么生態治理或者生態修復的幾個方面我覺得大家要理解,我覺得第一個就是源頭減量,我們知道海綿城市里面和綠地相關的就是源頭的調蓄系統,就是水循環到綠地里面把它吸掉、把它凈化掉、把它支流出來,把它循環到我們城市的體內,這個源頭減量是有必要的。第二個就是過程管控,源頭減量就要進行過程有效的管控,當然這個其實是和環境工程有關聯的,第三個就是末端的修復,這三個措施組合上來之后,這些措施其實都和我們工藝發展是有關系的。當然我們也要講降低人類對自然資源無限的滿足和訴求等等。

        比如說我們在城市里面涉及到幾個方面,國土、水資源和環境、生態化管理,它們之間的問題你看很多是跟城市有關的,水是什么呢?我們理解水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鏈條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所有的生物的研發、所有的代謝的過程,能量的流動、后續的循環都必須在水的環境里面進行。我們垂直降雨、蒸發、垂直系統,我們也從小河、小水,從江流到大河、流到海里面這是一個垂直系統和水平系統,它帶動了整個地球的生物化的循環,所以我們為什么講海綿城市很重要?它是一個抓手,就要因為水是生態里面整個物質循環核心的一個鏈條。氣侯適應是什么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年我們國家也搞了幾個氣侯適應性城市的一個試點,我們也和我們學校其他同學做過相關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我簡單地解釋一下,像IPCC,這個也一直是運作了好多年了,它主要是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它每年發布一個評估報告,這些東西主要是哪幾塊呢?我們來看看,一個是和我們水有關系的,和我們綠地和我們自然面相關的,第一個就是水資源壓力非常大,因為氣侯的變化帶來的水資源的不足,我們原有的一些應對措施都是基于以前的氣侯的經驗,但是這個氣侯變化又是不可抵抗的,抵抗幾乎是很難的,第二的話氣侯變化的生態系統處理,這個和我們城市綠地和我們城市自然環境保護是非常密切相關的。

        最近也有很多同事在關心白洋淀的問題,這是非常大的生態系統,第三個就是公共健康的風險,這個在城市里面也是非常嚴重的,有直接的影響。第四個是建設工程,現在最多面臨的是氣侯適應性的規劃,現在設計抵御氣侯變化災害的角度統一的進行開發。其實國外也做了很多的類似的實踐,這個我簡單地說一下,包括比如說美國的GI和LID的基礎設施,其實這里我放了一張圖,這是一個非常老的一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水是其中一個核心的要素,但是不僅僅是要素,第一印象開發就是我們人類的活動怎么能夠減少對人與自然的生態的影響,它包括的源頭的減量、過程的監控和修復,這個里面你看產業的開發形式,就是我們說高密度的研究、市政的、資源的等等的都在里面。下面我把定向開發和綠色基礎設施做了一個比較,我們說城市要高度集約化土地利用,但是最終它都是希望能夠讓你的資源高效、循環可持續性,還有就是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這是一個最核心的生態內容。

        當然中間有很多交集,尤其今天在講雨洪管理,我們說雨洪是一個交集,這是一個英國的可持續的排水系統,澳大利亞的水平面設計你們看他們做了很有意思的一些工作和探索,其實是值得我們來參考的。其實我們講海綿城市在我們風景園林和城市生態體系里面,我們其實做好了三個層面。尤其是海綿城市一出來的時候我們風景園林很多的研究者覺得這個我們早就搞了,就帶來很多的爭議,有風景園林的,還有我們水環境的都帶來很多的爭議,大家都覺得這個事情怎么怎么的,咱們爭議今天就不談。但是我們講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對整個的城市都要保護,包括農村的,包括我們自然水的,包括濕地的,第一個的話就是生態的修復,現在講修復,生態修復過去只是對我們的生態敏感區域里面的修復,現在我們講城市內部的生態修復也比較重要,第三個就是第一印象開發,就說是技術的措施,從來沒有講海綿城市就是做建成環境里面的,從來沒有這么講,一直是三個方面都有的,我們不要光針對最后的問題。綠地系統里面其實我們講是包括的6個層面,包括你要提出你的綠地的這種管控的目標,什么地方可以做?第二個,包括園林植物的開發,我們看了一下確實有些地方做得非常差,其中很大的原因它對植物這一塊的理解和不夠深造成的。

        這個我就不多說了,這個是原來的PPT里面的內容,大家也都比較熟悉。我們在上海也做了一點點工作,因為其實我們之所以能夠參與到海綿城市,從生態的背景里面,就是原來我們一直在做,包括我們在做綠色基礎設施,原來海綿城市跟他們是有關系了,當然海綿城市我們國家真正落在是落到車伍教授這邊,還不在我們風景園林這邊,我們針對上海的海綿城市的建設指標體系里面,對綠地里面可承載的情況做了一個比較的分析。我們調查了上海不同的綠地它的下限條件、它的植物狀況、它的環境水平等等的,其實我們最后有一個模型我們進行了修訂,制定了適合于上海的模型,本身我們也一直在運行。這是我們做的研究,大家可以看看,包括對植物的,屋頂花園統統做了研究。這是上海的,我們做了一個上海的雨水的管理系統,這是上海的海綿城市指標,我們在上海提出了一個上海的綠地,它綠地的面積不大于15%,就10%到15%這么一個比例,大概可以滿足上海海綿城市的一個基本的要求,這個也解決了綠化部門對這方面的一個擔心。

        這是臨港新城,我們在臨港新城這個是上海市內外為主導的,我們參與了一部分工作,因為今年我團隊里面有一個年輕的教授作為上海的=企業啟明星計劃,加入到我們的研究團隊里面去,我們一起來做,我們主要做海綿城市的一些源頭調蓄的管理,這是標準的實施,這是它的源頭過程和末端,你看這里面的概念都很好地體現了,那么這里面其實最重要的目標是什么呢?其實還是一個生態的目標,生態自我調整的目標。這是對它的一些技術的一些建議,這是我們做了一些相關的一些示范點。這是對上海的公園改造,其實這個2013年已經開始了,現在都建成了,但是當時我們建的時候我們發現跟海綿城市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還是因地制宜的,第一個,不是全面鋪開的,第二,我們還是嚴謹的,就是非常好地結合了景觀和游戲的需求,這是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一些狀況還是不錯的,它的結果跟效果還是不錯的。

        最后,我提幾個基本的一些建議,我們講到綠地這一塊,一個我覺得海綿城市來了對于我們的園林是一個挑戰,但是也可以講是一個機會,為什么呢?這是我們園林二次革命的機會,從幾個方面;

        1:風景園林原來只重視地上,不重視地下,其實海綿城市要提高土壤的滲透率,要提高土壤它對水的保有和水利用的效果,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技術可以把地下的標準做好、做高。

        2:其實我們要倡導生態自然的植被,它和環境和水環境能夠更好地吻合的植被特色,我們現在的景觀設計里面在這一塊,尤其在城市環境里面還是遠遠不夠的。

        3:我們要多方位的,比如說我們屋頂的花園,上海我是知道的,我不知道北京怎么樣,上海就是一做一個屋頂花園,造價很高,我說不要去做屋頂花園,屋頂花園使用率不高,我們更多的要做屋頂綠化和生態屋頂,簡單地綠化就可以了,主要是發揮生態功能,而不是景觀的功能。

        我覺得要做氣侯適應性城市的風險的評估和管理的應對,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這個是和水有關系的和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是有關系的,第三個,其實和我們綠地未來植物的發展和設計的方式都是有關系的,我不展開講了。再一個就是大數據的問題,我們現在在做一個大數據和城區綠地布局的一個研究,我們是和建筑大學一些合作的。其實這里面有很多人通過了公共行為和大數據挖掘就可以知道我們居民對環境的這種需求,也可以預測到我們城市的水環境、資源環境等等和生態的關系,這個都可以實現。還有一個就是水敏感型植物的設計,我們現在在我們這個領域里面擔心,我們海綿城市到了我們公園里面、到了我們的綠地里面會影響我們生態的景觀,這個是要去做的,就是水敏感型的植物群落,因為我們要去應對它,讓這個和海綿城市相適應的這種植物群落更加漂亮、更加美麗、更加有特色,成為我們城市綠地的一個新的景觀類型就這么去思考。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大家要記住有風險的地方就有機會,這個是我們做了一些探討,對整個華東地區它的植物的適應能力我們做了一個聚類分析,但是比較淺顯,這是我總的一個匯報,謝謝大家。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