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圓明“新”園建筑了什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05  

        2015年4月15日,浙江東陽,探訪東陽橫店“圓明新園”。它按1:1的比例恢復了北京圓明園95%的建筑群,占地6200多畝,總投資預計300億元,將于今年5月正式開園。

      \

        眾所周知,北京圓明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歷經清朝幾代帝王修建,占地廣闊,景區繁多,集中外建筑于一體,聚國家寶藏于一處。有“萬園之園”的稱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八國聯軍大肆搶掠后,一把大火毀于一旦。現在,立于圓明園遺址的斷壁殘垣,依舊令人觸目驚心。位于東陽橫店的“圓明新園”,有何意義?

        如果僅僅是用于商業用途建,何必如此花費巨額人力物力財力。300億元的項目總投資,按照1:1的比例恢復北京圓明園95%的建筑,基本上是重新建筑了一個圓明園。要知道,在光緒年間,圓明園的最后一次修繕,連國庫都捉襟見肘,不堪重負。300億,單純的用于商業投資的話,它的投資回報率又能有多少呢?當然,新版圓明園既可以用于影視行業,也可以服務于旅游行業,服務行業等一系列的下游產業。以“圓明新園”為輻射點,擴大當地知名度,影響力,帶動起經濟,猶如蝴蝶效應一般。可是,蝴蝶只需要輕輕的扇動一下翅膀,便可引來一場臺風。當地的這只300億元的“蝴蝶”,也太重了些吧。

        如果是為了保留傳統文化,建筑仿古建筑。當然,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其中的曲水島渚,亭榭樓閣,既有江南若干名園勝景,也有西方園林建筑。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筑藝術和文化的典范。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保留傳統文化,不是建筑好“外殼”就行了的。如若不成,反而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窘境。不由得讓人想到層出不窮的山寨建筑,有仿制美國白宮的,有在校園建筑長城的,有在自家修筑天壇的,比比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時,也發人深省。如此山寨,折射出國人文化層面的焦灼性,空有其表,不得其法,呼啦啦仿制就完事了。同時,沒有創新精神,只有拿來主義,也是不行的。

        建筑,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是建立在經濟繁榮,穩定昌盛的基礎之上的。有影響力的建筑,是高度的產業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結晶,反應了當時的社會形態,具有極高的藝術性。橫店的“圓明新園”,是我看不懂的,或許,一切謎底,期待在5月開園得以揭曉!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