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建筑與“千城一面”共生,大“城市病”與“鬼城”“睡城”為鄰,房地產過熱與土地大量出讓并存,土地浪費驚人、環境破壞日益嚴重、進城農民工生存困難,有些地區出現逆城市化趨勢……我國城鎮化在快速演進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專家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階段,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新型城鎮化戰略正式推進,城鎮化進入新的階段,城鎮規劃迫切需要轉型。
近年來,“短命建筑”層出不窮。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5.8%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過“短命建筑”。長官意志是其一。《城鄉規劃法》規定,規劃一旦實施就不能隨意更改。但實際上,一些地方“換一屆班子換一個規劃”的現象并不少見。城市規劃各自為政導致開發建設無序是其二。在同一個城市空間上,各個部門分頭作規劃,彼此間缺乏協調甚至在規劃要求上相互沖突,導致了開發混亂和建設成本增加。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和透明度是其三。經過縝密論證,在編制規劃時實施“一攬子”決策,并將規劃過程透明化,在項目建設前將方案進行“全民聽證”和“有效聽證”,廣泛收集聽取民意,是避免城市建設“瞎折騰”的有效方法。
城市規劃好比是城市的大腦。一個成功的規劃,能夠使古老的城市煥發青春的活力,反之,一個失誤的規劃,則可能導致城市錯失發展良機。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搞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城市總體功能能否有效發揮,關系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能否協調發展。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城市病”的根源,不在“大”,而在“指手畫腳”。因此,城市規劃建設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前途和命運,因此政府部門在制定城市規劃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綜合多方面的考慮,從而實現城市的健康、良好的發展,在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時,也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實現城市的綜合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