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世博會:人類文明演進的展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6-17  

        2015年米蘭世博會月初開幕。在為期半年時間里,世博會將圍繞“滋養(yǎng)地球,生命能源”這一宏大主題,展現并思考人類在農業(yè)、糧食、食品以及營養(yǎng)等領域的成果與經驗、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同時探討維護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人類的共同使命。

        大開眼界

        各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是世博會的不朽之魂,自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以來,總有蔚為壯觀的建筑被載入史冊。但世博會的意義絕對不止于此,在展現人類文明現有成就的同時,世博會還為今后的科技進步、文化發(fā)展以及社會演進提供無與倫比的契機。

        2015年米蘭世博會展區(qū)位于米蘭市西北部,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世博園,園內植有12000余棵樹木,還建設了一條運河。據主辦方介紹,展區(qū)規(guī)劃充分發(fā)揚了古羅馬城市的風格,參展的53個國家展館都沿著兩條主干道卡爾多和迪古瑪諾向四方延伸布局,兩條路在意大利廣場匯合。

        米蘭世博會展區(qū)共分五個主題區(qū):“零號館”、“未來食品區(qū)”、“兒童樂園”、“生物多樣園”以及米蘭市區(qū)內的“米蘭三年展展覽館”。其中,“零號館”主要介紹人類的食物史,“未來食品區(qū)”則展示了科技是如何改變食物儲藏、運輸、購買和消費的,“兒童樂園”顧名思義則是讓孩子們學習和領悟世博會主題的好地方,而在“生物多樣園”,人們則可以飽覽人工復制的地球各種生態(tài)系統。此外,在三年展展覽館,游客可以欣賞幾千年來食物和藝術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

        標志性場館是參觀者的最愛。在本屆世博會中,東道主意大利館自然頗受矚目。有報道稱,意大利國家館由羅馬Nemesi&Partners建筑事務所設計,這個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的建筑以“城市森林”為主題,建筑物有著樹枝形狀交疊的白色外觀,采用一種特殊水泥的材質,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污染成分,并轉換成惰性鹽成分。除了凈化建筑物周圍的空氣,這個場館通過光伏玻璃裝置來自我產生能源,用以維持場館入口廣場的燈光照明。從結構外觀到建筑本身功用,貫穿著“森林”所暗示的環(huán)保主題。

        中國館也別具特色。該館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在設計上吸收了中國傳統歇山式元素,契合本屆世博會農業(yè)和糧食的主題,建筑屋頂采用具有中國特色的竹瓦材料。整個中國館分為“序、天、地、人、和”五大展區(qū),其中“地”展區(qū)中的“回望田野”由兩萬根頂部有LED燈的人工“麥穗”組成,構成了具有強大視覺沖擊力的動態(tài)田野和駿馬奔騰畫面。

        還有占地3.5萬平方米的美國館,該館由著名設計師詹姆斯·比伯設計,長方形的館體外罩玻璃,館內有每天都能收獲農作物的巨型垂直農場、透明的技術墻、美國國樹——橡樹林、屋頂露臺和咖啡吧以及紀念品店等。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