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海綿城市建設不可簡單對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7-22  

        眼下,“海綿城市”算是一個熱詞。在許多新聞報道中,海綿城市建設被看成破解城市內(nèi)澇的“大招”。那么,建設海綿城市真的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城市內(nèi)澇問題嗎?對此,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李俊奇認為,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雨水集蓄回用或是水利防洪、排水防澇。

        筆者認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避免這種簡單化的思維模式。事實上,海綿城市建設,不僅需要建造雨水收集利用系統(tǒng),還要鋪裝透水路面,建造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蓄水池,興建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從城市建設理念來講,這是對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改造和升級,是著眼于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劃布局。

        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過程中,還應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政績化的沖動。海綿城市建設的成效如何,關鍵看分布于城市各處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tǒng)、綠色屋頂、透水路面能否有效運作、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而且,這些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如果只是在城市局部區(qū)域打造“樣板”,滿足于做表面文章,或者只是為了短期內(nèi)給地方政績增添光彩,結(jié)果可能是勞民傷財、徒勞無功。

        總而言之,海綿城市建設既不可簡單對待,也不可盲目樂觀、操之過急,而應立足于現(xiàn)實和長遠,因地制宜地制訂長期規(guī)劃,并分年度實施計劃。此外,除了政策鼓勵,還應從地方立法和社會推廣等方面入手,樹立全民生態(tài)觀念,增強全民環(huán)保意識,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其中。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