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李鐵:“碎片化”的智慧城市提升空間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21  

        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率不到55%。在智慧城市的浪潮之下,怎樣去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來幫助我們完成走向現代化的進程,這對于我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意義。在近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理事長李鐵如是說。

        李鐵認為,每個人從政府、從企業、從個人等不同角度來看待智慧城市,會有不同的解讀。作為一個市民,可以從互聯網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來認識,例如是不是使我們家庭能更快地智能化,是不是可以通過一種智慧的方式連接所有的電器?我們的社區服務能不能利用互聯網改造?我們的就業怎么樣和產業融合得更緊密?即“互聯網 ”能不能和實體經濟相結合?我們談智慧城市的時候,需要互聯網給我們提供更豐富的內容。

        李鐵認為,中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企業家這個主體。因為企業家很少受體制束縛,而且為了盈利速度快、效率高,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推動力量遠超政府,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要發揮本土和國際企業家的作用。

        李鐵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創新推廣尤其重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大城市的社區,另一方面是中小城市。如果想布局一個特別大的城市,整個系統的建立會比較麻煩,而在小的載體上植入一些創新的要素比較容易成功,推廣起來也快,就能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應。很多國家創新推廣方面的經驗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小”開始,日本、韓國、美國也都如此。把“小”的成功經驗逐步推廣和復制到整個城市的社區,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體系。

        李鐵認為,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是碎片化的,各種智慧的社區服務、微博政務如何與城市的整個社區、與老百姓的全方位需求、與市場的需求和政府公共需求緊密地結合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李鐵表示,中國的智慧城市剛剛起步,需要通過企業的跨界經營和管理來推動,通過利益分享,把現在碎片化的智慧產品和服務整合成綜合性的發展模式,實現家庭、社區、企業、產業園區和城市的整體智慧化進程。

        李鐵強調,我們的智慧城市發展,既要借鑒國際經驗,也要利用我們自己城鎮化中龐大的市場空間,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他呼吁所有的企業家、地方政府、國際機構合作,以中國這個大市場來促進智慧城市樣板獲得成功。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