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至7月9日,本人參加省外專局組織赴新加坡的“雙百工程”城市服務與管理學習班。通過課程培訓、座談交流、在地勘察等途徑,對新加坡整潔美麗的現代化城市面貌、獨特超前的規劃管理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本島及63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718.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7萬,人口密度約為760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受天然條件限制,土地資源是新加坡發展的最大制約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成為新加坡城市規劃的重大課題。
新加坡給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
新加坡以各項戰略、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有機銜接、協同發展,成功地樹立城市品牌,給世界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學構建城市規劃運作體系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體系,由戰略性的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開發指導規劃三級構成。
(二)著力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1、機構設置。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下設城市重建局(URA)、建屋發展局(HDB)、公園暨康樂署等機構,分屬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2、規劃管理。新加坡規劃法規體系嚴謹完善,執行十分嚴格。
(三)運用先進理念引領城市發展
1、科學前瞻,合理確定城市結構和功能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卻沒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擁擠的現象。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極限規劃理論,新加坡概念規劃提出“環狀城市和新鎮建設”相疊加的空間結構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設國際性的經濟、金融、商業和旅游中心區,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業,東部超前設置國際機場,沿快速交通走廊設置兼有居住和輕型工業的新鎮,并據此建立起相應的交通結構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既實現區域功能分工,又能適度綜合發展,避免各地之間對交通的過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學構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學的城市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及嚴格的交通管理。一是結構科學,集約高效。新加坡道路規劃綜合了放射狀和方格路網的優點,路網骨架呈蜂窩狀(環形放射)結構,道路用地約占國土面積的12%-15%,路網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二是體系完善,保障有力。新加坡道路由“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級路網體系構成,以地鐵為主,其他方式為輔,協調發展。地鐵系統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確保了新加坡整體交通系統的效率和穩定。三是布局合理,駁接順暢。交通場站一般設置在各級中心區和人流密度較大的區域,便利人們出行。四是綜合開發,調節集散。新加坡在大型的交通樞紐周邊通常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住宅-商業”混合開發,提高了人流的集散效率。
3、 配套完善,標準化設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是新加坡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的重點,為了便于服務,減少日常出行,新加坡十分注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區域中心-次區域中心-新鎮中心”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新鎮還按規模設置“鎮中心-社區中心-鄰里中心”等,各級中心依據人口規模和布局配置了相應等級、規模和功能的商業、學校、醫療、交通等設施,民生問題基本能就近解決,極大地減少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產生。值得贊嘆的是各級服務中心中的商業設施,從布局、規模具體到賣何類商品均有明確要求,如鄰里中心按要求需設置35個商店、2個餐廳、1個超市、2個菜場、1~2臺自動提款機,并規定了必備功能和推薦功能,對商業設施的主營業態和結構等作出標準化的規定。
4、生態優先,著力打造“花園中的城市”。新加坡雖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但仍保留大量的生態空間,長期培育生態基質。在城市發展中,大力推進多維度的城市綠化建設,全境展現生態城市和生態國家的形象。一是劃定綠線,嚴格管控。二是設立標準,嚴格執行。由于執行嚴格,如今新加坡市內占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使人恍若置身于花園之中。三是綠道串聯,主題多元。四是注重生態系統修復。通過“生態天橋”的建設,將被道路割裂的生態區域聯通起來,保證了生物自由遷徙的途徑,使得生態系統得到了較好的恢復。五是建立多維立體的綠化景觀。
5、和諧包容,著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觀。新加坡空間環境處處反映出自然與建筑、現代與傳統、經濟與文化、城區與郊外等的協調,給人以和諧與秩序的感受。一是管控有度,塑造形態。新加坡采取“一松一緊”的城市設計控制機制,塑造了“核心區多樣性”、“新鎮統一性”的外部風貌。對城市中心區,政府鼓勵引進國際建筑大師進行設計,強調的是建筑創造的藝術性、獨特性,以寬松的規劃引導,促進歷史、藝術、功能、風格、體驗等包容并蓄,呈現多姿多彩的城市風貌。政府重點通過城市設計導則對核心區域的步行廊道、建筑圍層、建筑界面、戶外標識、照明系統、設施遮蔽、戶外商業和環境藝術等進行嚴格的設計和建設管控,托底公共利益。二是多元包容,彰顯特色。新加坡是一個多文化交融的國家,歷史街區體現了多文化內涵的建設風貌,新加坡認為這是建構國民歸屬感的必要條件,于是通過保護規劃重點保留15個富有特色的區域,試圖通過保留城市遺產,強化新加坡的獨特魅力。如通過保留牛車水中國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街區已成為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以人為本,注重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