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以蘇州為主題的央視大型文化紀錄片《園林》引起了廣泛關注。除了把蘇州的景色與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外,在第七集中,一位老人的身影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蘇州疊山名匠韓良源老人,如今88歲的他已將重心轉移到寫書之上,他說,把家族的疊山技藝好好整理,也算是為后輩們留下一份詳盡的資料,一份珍貴的回憶。
在《園林》第七集中提到,“山水韓”是對韓良源的尊稱,這個稱呼到他這里已經是第三代了。六十多年前,他跟著父親一起參與了獅子林的修復工作。韓良源介紹,他在解放前解放后都修過園子,而他父親也干了一輩子,估摸已經修復過一百多個園子。父親的力學研究很不錯,他也繼承了父親的這項本事。后來父親老了,韓良源造園的數量便急追直上。如今,他們已再也沒有機會一同造園,獅子林變成了韓良源的一種情感寄托。園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父親留給他的記憶。子承父業,韓良源的兒子韓嘯東作為第四代傳人,在把父親所傳達的寫意精神領會的同時,也慢慢開始融入了自己的思想。雖然韓良源已不能親自操作,但他還是會到施工現場,給予自己的意見。
如今的輝煌離不開先人的努力。韓良源說,他的祖父韓恒生生于清代咸、同之間,那個時候,蘇州園林的發展仍然處于高峰時期。韓恒生出身貧寒,本是沒有機會接觸假山堆疊這檔子工作的。后因機緣湊巧,他謀到了一個替蘇州府衙看園子的差事。韓恒生每日徜徉于假山花草之間,久而久之,環境將他熏陶得無師自通,一生都是勤勤懇懇修山補石,也自己創作一些假山小品。
韓良源的父親韓步本也在日積月累中,技進佳境,到40歲左右時成長為頗有名氣的疊山高手。他不僅在蘇州本地的天庫前竺家花園、富郎中巷的倉園、大王家花園、小王家花園這些地方留下了自己的成就,還參加了上海中山公園假山的堆疊。
80年代中,韓良源被邀請到上海市疊假山,專事假山的堆疊和維護。不少高校建筑專家們喜歡叫韓良源為“大韓”,因為他是家中的長子。大韓從14歲開始疊山生涯,已經整整工作了70年之久。具體堆過多少座假山,老人也一時說不上來,只是估摸著百余個肯定逃不掉。他們韓家所疊的名園假山可謂是遍布國內各地:拙政園假山、網師園假山、滄浪亭假山、留園假山、怡園假山、耦園假山、南京原總統府西花園假山、瞻園假山、上海豫園假山、同里退思園假山……其間都留有他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