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嚴峻,森林城市建設成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目標,從而為邁向均衡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城鎮化奠定基礎。大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有效增加森林面積,將成為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優勢條件和重要標志,也是我國城市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自國家2004年啟動城市森林建設以來,全國各個城市按照地方條件逐步進行森林城市建設,并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對于西安的森林城市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因地制宜凸顯城市特色
廣州是經濟高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全國特大城市創森成功的典范,提出“花城”計劃,以具有廣州特色的“林帶+林區+園林”城市森林建設模式,實現了林業綠化山上山下統籌、農村城市并舉、平原沿海兼顧的戰略性轉變。貴陽是以喀斯特地貌為特征的森林城市代表,實施以環城環鎮、環湖環庫、河流公路鐵路沿線、旅游景區為重點的林帶建設。
這些城市創森的共同點是:森林城市建設與城市特征和地域特征相結合,并以近自然林業的經營思想選取當地適宜樹種,突出城市特色。西安具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和歷史賦予的城市風格,森林城市建設可構建以秦嶺為綠色生態屏障,渭河、灞(浐)河、灃河為軸線,明城墻環城公園、二環路、三環路、西咸環線、關中環線為五環的生態景觀帶、生態休閑走廊帶和綠色產業發展帶。西安鄉土樹種種類豐富,應充分利用鄉土樹種資源,借助引進周邊相似植物區樹種,豐富園林綠化植被,體現地方特色。發揮區位優勢,把握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機遇,將絲綢之路文化與森林文化相結合,創造具有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模式。
科學規劃構建生態網絡
沈陽提出“生態立市”,以國家六大林業重點工程和省市林業重點工程為載體,在城市周邊、城市郊區和遠郊農村建設成以三條森林帶和四個綠洲為主體的環城生態圈,形成“外圍森林環抱、內部綠化成網”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網絡。貴陽建成以健全高效的城市森林體系、自然天成的城市生態綠島、林城相依的環城生態林帶、興旺發達的城市森林旅游、獨具特色的城市森林文化為特征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
進行科學的生態規劃,考慮城市的發展趨勢和可能產生的新問題進行長遠規劃,將規劃的林地和林帶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使城市森林建設與城市社會經濟建設同步發展,是以上幾個城市建設城市森林的有益經驗。西安應大力開展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森林產業體系建設和森林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及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進行“四網”建設,即水土保持林網、道路防護林網、農田防護林網、森林游憩網,使城市森林網絡逐步形成。構建以城市公園和園林綠地為支撐,以城區景觀林、近郊產業林、遠郊生態林為圈層,以水網、路網為廊道,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城鎮等點線面結合的森林生態網絡。
興林富民打造產業體系
杭州圍繞“興林富民”主線,實施毛竹、板栗、油茶等低產林改造,努力打造綠色產業格局,實現生態經濟共贏。通過生態促進產業、產業反哺生態,堅持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成都實行生態林、產業林和城市景觀林“三林共建”,通過土地流轉發展鄉村旅游,吸引民間資金助推森林旅游。
足可見,生態與產業、興林與富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體系的構建是保障森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西安應實行林產共興,建設森林城市與林業產業富民同步。在城郊農村發展速豐林、用材林、生物質能源林等經濟林木和水果產業、苗圃基地,以促進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另外,通過建設森林旅游基地、森林食品基地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開發森林產品,打造涉林特色產業,推動特色鄉鎮走上林業發展、農民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道路。
深入挖掘弘揚生態文化
重慶城市森林生態文化建設包括生態物質文化、生態精神文化和生態制度文化建設,以山城文化、抗戰文化為依托,形成了許多主題突出、內涵豐富、健康愉悅、形式多樣的生態文化產品。無錫城市森林生態文化建設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科學和文化水平,并加強其物質載體方面的建設,如森林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和生態旅游區建設等。
不難看出,這些城市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加強人文建設,形成集傳統文化、生態文明、科普教育、自然文化遺產、城市地域文化為一體的生態文化。西安人文文化氣息濃厚,應注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融合,使森林景觀蘊含主題性和象征性。充分挖掘西安傳統歷史文化內涵,把城市歷史文化融入城市綠化和城市森林建設中,如以大遺址為核心的林地建設,凸顯西安城市個性與特色。同時規劃森林生態文化建設基地,實現生態教育、生態科普、生態旅游、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示范等功能。
加強宣傳提高參與意識
森林城市建設是一項涉及社會各部門的系統工程,同時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參與。譬如,重慶推行全民義務植樹,規定適齡公民每人每年必須義務植樹3-5株,或承擔相應勞動量的其他綠化任務。適時舉辦森林工程建設成果展、征文、攝影展、博覽會、旅游節等。
西安應以創建森林城市為契機,加大動員、擴大宣傳,教育廣大群眾增強生態觀念、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營造全民植樹造林、全民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制定更加優惠的鼓勵開發政策,吸引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投資西安城市森林建設。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有一定規模的林業產業園、生態觀光園、生態文化創意園和人居森林社區。
(作者單位: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