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定位下的生態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25  

         關鍵詞:2015通州副中心、通州新規劃、北京新磁極、通州速度、通州時間……

        通州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傳聞已久,如今,塵埃落定。

        毫無疑問,歷經十年“等風來”,通州已然站在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風口”上。

        通州得到了歷史性機遇的同時,如何建設新通州成為了一個大命題。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城市建設歷史中,城市規劃及建設中出現了大量的浪費、反生態的行為,導致一些城市建設中出現不可逆的破壞,植被大量砍伐變成開發區,城市本來的精氣神被高樓大廈和川流不息的機動車所覆蓋。高大上的背后有政績考核的影響,有把小城打造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夢想。華麗轉身引發的生態環境遭到連環破壞的例子不一列舉。

        話題回到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建設,當建設遇到生態,在選擇短期實現高產出與長線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分岔路時,長遠的考慮布局和對生態環境負責任的態度應放在規劃的第一序列考慮。

        價值觀念上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要循環、綠色、低碳;在體制機制上,將資源節約、污染控制和生態保護作為目標、標準和檢測手段。具體而言京城三大水系,除了永定河水系在京西以外,其他兩大水系干流都流進通州,一條是潮白河水系,最著名的就是京杭大運河,在通州流經42公里,最寬的水面寬度達到100米。通州得天獨厚擁有運河、潮白河等河道體系資源,其規劃更應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多樣性的保護,將河道體系護理并使用得當,可以建設以水系為基礎的商務區和行政區,并使之符合舒適辦公環境的需要。引用習主席的一句話: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前幾年新城建設如火如荼,但事與愿違的是新城沒有火起來,反而誕生了一批鬼城。故此,新城區建設應該把重心放在新建成的區域的優化和改造上。很多新城由于建造速度很快,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配套、招商等設置的并不到位,品質不高,因此資金不能回籠。如何讓這些既有的區域改造得更為有效率,功能更為完善,才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如今應該注重的地方。如果連那些個“鬼城”都盤不活,還建新城干嘛?

        而對于通州因地處北京近郊存在大量村落,如何優化梳理城鎮與村落脈絡關系?過去的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大問題便是麻木的建設,使農村的資源掏空。在我看來,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城鎮化的發展,讓我們的城市集中了所有資源,包括人才、資金、產業等,而導致農村資源流失。現在,很多農村的農耕資源遭到破壞,以往優秀的農業文明正在消亡,城鎮化讓農村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受到嚴重的打擊。我們并不否認,城市需要發展,但決不能麻木地將資源全部集中于城市,而是要重拾農村的文明,優秀的農業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尤其通州作為北京這一國際形象大都市的重要支撐,城鎮與村落的生態循環關系更應科學化梳理。

        迅猛的城鎮化發展,帶來的不只是舊貌換新顏,更多的是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北京行政副中心這一重任交到通州,使通州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生態問題挑戰。但機會和挑戰總是并存的,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合理規避建設風險,將會使通州換發新的生機。

        我們祝福通州,祝福這個北京行政副中心在未來走的更好。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