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林大講堂 » 正文

      評論:綠化觀賞苗木產業如何邁向標準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04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綠化觀賞苗木產業的規模也隨之擴大,接近2000萬畝,已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從結構上看,75%左右的花木生產面積掌握在跟風定位和非標準化生產的小型企業和散戶手中。傳統的大中型苗木園林企業和其他新進入苗木行業的大中型基地,部分是按照標準化來建立的,但標準化的總面積還不到全國花木生產總面積的20%。

        雖然苗木生產面積很大,但是要采購到符合市場需求的批量標準化商品花木卻有一定難度,各品種的商品規格較散亂,有些品種的規格又很單一,少有各品種、各規格較完整的標準商品系列。這說明產業體量龐大,品質卻差強人意。較大部分在地產品沒有按照各類型園林工程所需的商品規格和品質要求來生產,是產品賣不出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較長時期大家都在討論產業標準化的問題,也到國內外參觀學習,但什么是苗木產業的標準化,具體有哪些方面的內容,可能部分從業人員還不太清楚。筆者通過多年來在新品種選育、苗木生產、標準制定、營銷等方面的經歷,在國內外考察的間接經驗,以及主導大型萬畝生產基地的全面標準化整改得出的直接經驗,對標準化作出一些概括性的詮釋,希望能對花木產業的標準化推進有參考價值。

        綠化觀賞苗木產品的標準,基本上是在企業標準的基礎上逐步升級為地方標準、省級標準和國家標準。標準分為商品標準和生產標準兩大部分。

        商品標準

        生產符合園林景觀設計需求的綠化觀賞苗木商品是生產者的首要抉擇。在制定商品標準前,首先選擇的是適合市場需求和適應基地生產條件的品種。確定生產品種后,就要制定商品標準,設定商品生產目標。對于園林樹木,可以根據品種和類別,如大喬木、中喬木、小喬木、大灌木、小灌木和分枝點、冠幅等要素,來評估樹木在園林景觀中的用途。生產規模大的綠化喬木的最大出路在于行道樹。為了便于通行,行道樹對分枝點有高于行人和大部分車輛的特別要求,例如現在法桐分枝點為適應需求提升到4米左右。

        四川囤積了種植面積大約在20萬畝以上的桂花,分枝點大多在1.4-1.6米。然而,這個分枝點卻有著尷尬與無奈:黃河以南上檔次的干道、廣場等地方大都需要桂花的襯托,但是由于分枝點不夠高,需要做木箱或建花臺來抬高樹冠,以便通行,這樣既占用地面空間、加大成本,而且不便養護。多個園林綠化工程公司都向成都要過大批量分枝點在兩米以上的桂花,但現實中沒有,如果有,早會被搶購一空!這說明,選擇生產的中小喬木,即使產區批量很大,也應該在行道樹應用上找出路。

        商品標準對一種植物來說不是單一的一個規格標準,每一個品種根據市場的需求,可以設定幾個系列,這樣既能適應市場的多種需求,又能把品種的市場價值發揮到極致。

        發達國家的苗木企業,由于產業和市場的高度成熟,他們有很大比例的生產批量都是以訂單形式進行的。經銷商訂單上確定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商品規格要求,就是生產商的商品標準。

       
       
      [ 學習培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學習培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