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
為深入學習領會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的指導思想落實好今后的工作。《新華網評》推出系列評論——“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請全國部分市委書記當“評論員”,撰寫評論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
“市委書記眼中的‘十三五’”系列評論之二十八
始終把綠色作為城市發展的生命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 黃楚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理論總結,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這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理念,對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指導意義,為我們深度謀劃“十三五”、推進宜昌大城綠色崛起提供了新理念、新視野、新方法、新路徑。我們將始終把綠色作為城市發展的生命,持之以恒推進城市空間綠色化、產業發展綠色化、生活方式綠色化,持續打造綠色生態新城。
近年來,宜昌秉持“綠色決定生死”理念,堅持“人城共進、產城相融、新舊互動、城鄉一體”發展路徑,奮力推進人、產、城、鄉“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大城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重要進展。城市綜合實力躍居中部地區同等城市第2位,保持長江沿線同等城市第4位,躋身中國城市60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居湖北市州第一;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4平方米,市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進園,“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觀初步顯現。
一是建設綠色城市。把“綠色決定生死”的發展理念融入大城建設全方位、全過程,大力實施控綠、造綠、植綠、護綠,打造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的綠色優勢。科學實施規劃控綠,留足綠化空間,對生態用地只征不轉,確保綠地只增不減。宜昌新區規劃面積220平方公里,生態用地115平方公里,占比超過50%。大力實施建設造綠,未建城、先造綠,少挖山、慎砍樹、禁填水,打造“顯山露水、起起伏伏、彎彎曲曲、高高低低、連綿不斷、若隱若現”的山水景觀。積極推進全民植綠,實施“綠滿宜昌”工程,已經綠化開工面積260萬平方米、建成開放公園280公頃,將建設形成六大水系、八大公園城區生態廊道。嚴格實施管理護綠,人大立法永久保護山體水系,切實永久保護好34塊公園綠地、8處山體和2處水域,我們還將適時將更多的生態用地納入人大立法永久保護。
二是發展綠色產業。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運用高科技、信息化、循環低碳等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化工向精細化工轉型升級,突破性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和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推進資源循環利用,以猇亭“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宜昌高新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為示范,積極開展企業和園區循環經濟試點。宜昌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在全國首創城市級視頻監控云,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三峽云計算中心、城市公共信息平臺、智慧政務、智慧民生建設,大力發展智慧產業,加快打造長江中上游智慧之都。
三是打造綠色生活。統籌實施綠色房建、綠色交通、綠色生態景觀、水資源綜合利用、垃圾綜合處理、綠色建材、綠色能源、建筑產業現代化“八大工程”。倡導綠色出行,堅持公交優先,在全省率先建成BRT快速公交系統,構筑覆蓋城區、連通郊區的自行車路網。我們正在謀劃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今年底開工建設一號線,明年開工建設二號線。建設綠色工程,已經新增節能建筑1100萬平方米,5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今后我們將在全市范圍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廣綠色能源,以小水電、風電、頁巖氣、地溫能、生物質能利用和新能源建筑應用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創建綠色家園,嚴格控污減排,依法治霾,全城禁鞭,鐵腕除污,河長護河,深化村莊環境整治,建設更多 “荊楚最美村鎮”。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既需要先進的理念、宏偉的目標、科學的規劃,更需要創新實干、久久為功的努力。我們將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湖北省城市綠色發展大會的新精神,努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和“三維綱要”,進一步堅持理念帶動、實干推動、創新驅動,以更高的熱情、更大的干勁、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加快“大強優美”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為“美麗中國”和“綠滿荊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