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人物 » 正文

      龍家松:一心把村鄉親帶上致富路的苗木“土專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1-11  
      如果沒有龍主任的帶動和指導,我就發不了葡萄財。說起自己家的種植產業,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岑豐村半坡組的楊啟宇高興地說。他
            “如果沒有龍主任的帶動和指導,我就發不了‘葡萄財’。”說起自己家的種植產業,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岑豐村半坡組的楊啟宇高興地說。他前兩年試驗種植紫秋、巨峰等6個葡萄品種30畝,在村委會主任、苗木種植“土專家”龍家松的指導下,今年創收15萬元。
       
            精干、健談、勤勞,這是龍家松給人的第一印象。說起他的苗木種植技能,還得從20年前說起。上世紀90年代初,龍家松高中畢業后,經朋友介紹,應聘到當地一家國有林場當育苗工人。因為工作的關系,他對苗木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白天跟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學習育苗技能,晚上就找來一些育苗書籍自學。他勤奮好學,不懂就問。不到兩年,他就熟練地掌握了苗木種植技能。
       
            1993年,他辭職回家。結合岑豐村自然資源條件,他在自家的山林里拓荒建起了40畝苗圃,培育松樹、杉樹、柏梓、楠木等苗木。2000年,他銷售這些苗木創收10余萬元,同時解決了16名群眾的就業問題。隨后,他通過市場調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階梯式育苗,每年都有苗木銷售,年創收12萬元左右。2008年,他積極與林業部門對接,并為全縣石漠化治理工程提供綠化苗木,當年實現創收15萬元。如今,他的苗圃基地每年都能實現創收15萬元以上。
       
            岑豐村有15個村民小組、464戶、1800余人。這里自然條件雖然優越,但沒有像樣的主打產業。2013年,龍家松當選為岑豐村村委會主任。他更加重視生態建設,為加快綠色產業發展。他發揮自己所有的育苗管理技能,把發展精品水果、茶葉、苗木等產業作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通過市場考察,他決定投資50萬元發展翠紅李,并到貴陽某苗圃基地購買苗木。別人購苗木都挑細小的,而他不嫌貴,專挑大的。原來,他十分清楚,根據他多年種植苗木的經驗,受氣候環境影響,細小的苗木雖然便宜,但成活率不高、見效慢;大一點的苗木雖然稍微貴一點,但成活率高,見效也快。當年,他率先種植翠紅李500畝,預計到明年就能掛果,后年達到盛果期后,每年可創收150萬元以上。
       
            在龍家松的帶動下,岑拐坡組楊秀銀、新屋組吳單平等群眾紛紛仿效。這些群眾種植翠紅李110畝,龍家松都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苗木管理和種植技能。特別是楊啟宇試種30畝葡萄,剛開始由于不懂殺蟲和施肥,導致葡萄長勢不好。龍家松看到后,上門指導,使他的葡萄苗長勢較快,今年實現了創收。“真感謝龍主任免費為我解決價值1萬余元的水蜜桃苗木,讓我發了‘桃財’,順利讓我摘了貧困帽。”幾年前種植水蜜桃30畝,今年創收10萬元的土竹坡組吳發祥感激地說。
       
            近年來,在龍家松的帶動下,采取向外推銷綠化苗、向內引進產業苗這樣的“內銷外引”方式,全村發展思州水蜜桃300畝、翠紅李600余畝、茶葉300余畝、思州柚100畝、楠竹1000余畝、葡萄和苗木等100畝,涉及15個村民組220余戶700余人,今年實現產業創收150萬元,帶動120余群眾實現就業。
           
            “我們計劃今冬明春將帶動群眾新增葡萄種植500畝、翠紅李500畝。再過3年,等這些特色產業達到盛果期后,我們全村將實現產業創收1000萬元以上。”龍家松信心滿滿地說。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