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德源,祖籍廣東番禺。現任香港嘉漢木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嘉耀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事跡:

頭發稀少的陳德源,卻將中國的一片片荒地變得郁郁蔥蔥。
投資林業,因為敬重自然。致力于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全方位詮釋“林以載道,木以厚生”。融通文武之道,播撒曠世濃綠,讓傳承傳統文化與踐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從率先投資中國林業,到發展成中國林業產業最大規模的外資運營商之一,他僅僅用了16年時間……
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生態動漫作品正在全國火熱征集中。3月18日,由國家林業局、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德源杯”全國綠色生態動漫作品展在京正式拉開帷幕,陳德源——一個在業內等同于“綠色”的名字也隨著對這一活動的冠名而廣為人知。
自12歲習武至今、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深深偏好的陳德源,曾是香港《信報》有名的專欄作家。如今在業內,陳德源的名字遠沒有他的“嘉漢林業”知名度高。加拿大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這個目前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業運營商之一,早在16年前就掀起了中國社會資本投資林業的浪潮。
這樣一位底蘊深厚的文商、哲商,和林業以及林業產業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投資植樹造林
從“傻瓜”到智者
1993年底,廣東省河源市的一片荒地迎來一位香港人。
那時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個人給那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個頭發稀少的香港商人后來卻將這一片荒地變得郁郁蔥蔥。
陳德源回憶說,那時他剛剛經歷一場生意上的慘敗,然而這次出行卻讓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航向。困境中的他到底在這荒地上看到了什么希望?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掀起了創業浪潮,有很多商人投資興業,進軍人造板、地板等林業中下游加工產業,中國的林產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幾乎與此同時,中國大地上也掀起了一輪滅荒造林、綠化國土的熱潮,而廣東正是當時全國的示范區域。當時,全國綠化委員會、林業部曾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荒山荒地造林綠化工作的通知:“……允許拍賣宜林荒山、荒地、荒坡、荒溝、荒灘的使用權……允許農民和集體經濟組織引進外資合作開發宜林荒山荒地,發展林業……”
即便如此,受當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限,民營資本進入林業產業鏈的最上游——拓荒營林還是少之又少,而外資更是絕無僅有。
1994年,陳德源在河源市林業局的協助下,承包了當地的一片荒山,他要在這里種植速生豐產林。陳德源的這個決定在當時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人覺得這是傻瓜做的事兒,一看就知道是賠本的買賣。”陳德源說,盡管當時壓力很大,但他仍堅持認為,中國林產工業的發展會帶動用材林的需求,速生豐產林產業必將有大作為。河源之行,陳德源看到了中國現代林業的海闊天空。
1994年,陳德源在朋友的支持下,在加拿大注冊成立了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并于1995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1996年,隨著嘉漢的第一棵樹苗在河源入土,陳德源的建綠大業也正式在中國扎根。16年來,嘉漢在廣東、廣西、江西、江蘇等地的營林面積已有20多萬公頃。嘉漢已成為一家集林業科研、造林、林產品加工和貿易等整合多種林業資源的國際化林業集團公司。
如今回望陳德源當初的決定,不會再有人說他是傻瓜了,更多人評價他是一位具有大局觀的智者。
陳德源的朋友們評價,陳德源的智慧過人之處有兩點:第一,他選擇的投資領域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氣、魄力以及遠見卓識;第二,能在一敗涂地后東山再起,是源于他經營和創業的才能,也源于他做人的品性。
陳德源說,有了永恒的朋友,才會有永恒的利益。陳德源誠信和感恩的品性,讓他在困難時候總能逢兇化吉。
1998年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危機,讓嘉漢林業的股價大跌,而嘉漢當時正處在規模擴張的關鍵時刻。正在陳德源一籌莫展時,一個老朋友斷然決定用2000萬美元投資嘉漢林業。“朋友對林業并不了解,只是覺得我人可靠,我有困難時他不能袖手旁觀。”陳德源至今回想起那個在窘境中迎來陽光的過程仍充滿感激:“當時如果沒有這筆資金,后果是很難想象的。”
著眼持續發展
踐行“敬天”與“重人”
對于天人,以誠敬存之。這是《易經》中的天人觀。
陳德源將此引申為“敬天重人”,并將其確定為嘉漢集團的立世之本。他帶領全體嘉漢人,懷著敬誠感惜之心,順應自然規律,充分而明智地利用土地資源,既滿足了當代人對林木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構成資源稀缺的威脅。在陳德源看來,這正是可持續發展天人并重的實現。
陳德源認為,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尤其坎昆會議之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社會越來越倚重于林業,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直接影響著生態保護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效果。
陳德源發現,中國的林木資源相對缺乏,但木材市場卻存在頗為明顯的浪費,木材的培育、流通、加工和利用等各環節存在程度不一的脫節。林板一體化有助充分利用林木資源,減少浪費;同時多元綜合利用、增值加工也可提高木材利用率……正是基于這一指導思想,嘉漢對林木利用的科研也同樣舍得投入,目的就是做到材盡其用。多年來嘉漢一直致力于提升林木資源的使用率和用途,注重降低木材資源損耗的同時提高木材的附加值,使其精心培植的每一片林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今,嘉漢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木質材料家族,大、小口徑林木以至碎料均得到了充分開發。
在陳德源看來,發展全產業鏈的林業產業,效益不僅在于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林產工業,也在于帶動了很多山區林農的就業,繁榮了地方經濟。這也正是嘉漢“敬天重人”的實踐效果。
陳德源在各個子公司的生產基地做了很多調研。他發現,由于林區的經濟結構單一、產業附加值不高,導致林區鄉村貧困落后,當地經濟并未因豐富的林木資源有所發展,農村貧困局面一直沒有改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讓當地老百姓的效益最大化,陳德源在其種植區建了木制品深加工廠和地方交易市場,擴大了當地木材用途,減少了當地木材浪費,富有成效地帶動了林農增收致富和就業。
傳播生態文明
在綠色追求中升華
企業贊助或冠名某項社會活動已經并不鮮見,但是能夠將社會活動的本義和企業的發展理念完美結合實屬難得。
全國綠色生態動漫作品展系列活動的主題是“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生態文明”。陳德源說:“這是和嘉漢的理念一脈相承的。是我們敬畏自然、呵護自然、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一企業文化精髓在社會活動上的延續。” 陳德源說,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持續繁榮,這樣的文化倫理需要一個載體去承載,而可持續發展的林業全產業鏈正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林以載道,木以厚生”是陳德源一直以來的信仰。他說,嘉漢順應上天之好生厚德,立其林木事業之根本,以成就大地之謙柔寬厚、默默承載孕育的精神。陳德源說,森林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孕育了人類燦爛多姿、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森林文化集中反映了人類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大力發展生態文化,也可以引領全社會了解生態知識,認識自然規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促進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森林文化、生態文化發展的頂級價值必然是引領人類踏入生態文明階段。
中共十七大已經做出了關于生態文明的論斷,并向全社會發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偉大號召。陳德源覺得,通過綠色生態動漫作品展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了解生態知識,認識自然規律,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促進社會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這是每一個社會公民和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陳德源對生態文明的認知和他的文化積累不無關系。
管仲連,是陳德源在香港財經《信報》上發表專欄文章時用的筆名。他的文章涉及面廣,包含經商之道、中外哲學和人生哲理,深受讀者喜愛。
陳德源12歲開始習武,時至今日無論生意多忙從未間斷。陳德源認為習武不僅強身健體,更是在練武中讓內心沉淀與安靜下來。“我從練武里面所悟所得,構成了我立身、從業的核心價值觀,我的武道觀就是我的人生觀。”
正是在這種文化向心力的作用下,陳德源和他的嘉漢林業此前還參與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弘揚生態文化活動,如生態美術作品展、林業原創作品美術大賽、生態征文大賽等,為傳播生態文明的理念作了積極的嘗試。
“林業不只是純粹的資源生意,它集合了中西文化中人與天地溝通的智慧,科學、經濟與文化的結合,知行合一的魄力。”這句陳德源對林業的思辨話語已經被媒體引用過多次,至今讀起來仍饒有味道。這是民營企業家的綠色追求,是商界奇才內心深處的文化境界,是文化傳承者對投資林業的哲學感悟。
有人說,哲商是把哲學智慧運用到商業中,是哲人與商人的完美結合,是商者的最高境界。
在中國,在茫茫林海中,就有這樣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綠色哲商——陳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