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正文

      專家:中國需要怎樣的世界文化遺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8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遺產申報 世界遺產

        葛劍雄,歷史地理學者,是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領域的著名專家,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遺產申報 世界遺產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遺產申報 世界遺產

        ■ 世界文化遺產必須是能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 物質文明是不斷進步的,但精神層面,比如人的想象力、創造力,社會的道德風尚卻未必一代比一代進步。

        ■ 對文化遺產不能整舊如新,但修舊如舊也不好,要修舊如故。

        現在世界文化遺產很熱,因為一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文化遺產、一項自然遺產,所以不僅在國際上,就是在我們國內競爭也很激烈。全世界現有90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包括自然和文化雙遺產),那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到底有什么意義?中國又需要怎樣的文化遺產?

        標準:獨特的藝術成就、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回到文化遺產這個定義本身。它的標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具體內容就是1972年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這個標準是全世界統一的,它規定世界文化遺產必須是能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同時,世界文化遺產還必須能在一定時期內或者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者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有些時間不太長的建筑,比如1973年竣工的悉尼歌劇院,又比如巴西首都1960年遷到了巴西利亞,巴西利亞整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因為它們符合上述條件。

        還有一種情況可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那就是為一種已經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者幾個重要的階段。比如蘇州園林,它興盛于明清,反映江南知識階層的生活方式,作為傳統的人居范例,尤其在不可逆轉的變化影響下,變得熠熠生輝。

        什么叫不可逆轉的變化呢?我們從農業社會到了工業社會,即使你把城市變為農田,也不再是傳統農業社會,而是使用現代化機器,融入現代物質文明的現代社會,在這種不可逆的變化過程中,原來人類居住地像一些古村落、古建筑群,某些代表歷史生活方式的民風民俗,就不容易保存下來,就要把它作為遺產。

        最后一種,是與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思想、信仰和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性聯系的文化遺產,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者該項標準和其他標準一起作用的時候,才能夠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意思是說,單獨這條還不夠,必須同時具有上面幾條中的一條或者幾條。奧斯維辛集中營為什么是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它與一種重要的事件——法西斯德國迫害、屠殺猶太人的史實聯系在一起。但僅此一條還不夠,還同時符合前面某些條件,或者不保護就會毀滅等理由,如此才能夠稱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我們應當作為發起國參與標準制定,但當時中國還處于文革時期,所以后來只能作為締約國加入。改革開放后,北京大學侯仁之先生到美國訪問,一個大學校長陪他參觀學校的文物陳列,其中就有裝在玻璃盒子里的北京城墻的城磚。侯仁之先生很感慨,他跟我說,我們拆城墻時到處亂扔,人家當寶貝。因為這次訪問,他才知道世界文化遺產的存在,回來后與其他兩位全國政協委員遞交提案,要求中國參加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中國申遺由此起步。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這么多文化遺產,為什么每年只能申報一個?一方面是因為全世界申報量太大,另一方面,從保護角度來講,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非洲和亞洲的文化遺產,不能簡單地比較。那么申報時就有技巧:一是集體打包申報,像丹霞地貌全國六個地方一起申報;蘇州園林也是,是整體而不是某一個園林申報。二是項目擴展,比如明清的帝王陵墓申報成功后,南京明孝陵作為補充項目申報成功。雖然中國參加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時間比其他一些國家要短,但是中國現在列入名錄的項目數量已居世界第二,而且有些國家已經找不出新的可申報項目,中國可以慢慢來,今后絕對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大國。

        珍貴:反映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特點

        世界文化遺產已有900多項,那么它們究竟珍貴在什么地方?我從自己去過的世界文化遺產中舉幾個例子,讓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是博爾戈爾山及納巴塔地區,位于蘇丹北部,整個遺產就散在撒哈拉沙漠里,各種遺跡、建筑和雕刻最早的有4000多年,比我們的商朝還早,一般的也都有兩三千年,和中國的周朝差不多。這里的金字塔比埃及的還早,但比較小,也是當時法老的墓葬。長期的風化,以及晝夜溫差的熱脹冷縮,使金字塔頂堅硬的花崗巖頂部很多都消失了,頂上原來雕著的神像或者珍寶,也在很久以前就流失了。那里的風沙有多大呢,我們在拍照的時候,沙子就打在臉上,有時一轉身就有一個新沙堆。其中一處建筑,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就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我開始以為是風吹沙子,結果發現是石柱在太陽暴曬下爆裂的聲音,我在地上撿到黃豆那么大的一塊,可見它有多瀕危。我們去的時候是2003年,拍攝時發現一大群中國游客,原來是中石油在那里造煉油廠,鋪設油管。隨著當地的開發和人口增多,原本脆弱的文物需要嚴格保護,所以這里整體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下來了。

        下面我們來了解埃及圣凱瑟琳修道院,在西奈半島的中心。修道院周邊都是光禿禿的高山,只有這里可以看得見幾棵樹,為什么呢?因為這里的地下有個泉眼,否則這個修道院也沒辦法存在。這個修道院在公元初就開始建了,但這里居然有清真寺和基督教的鐘樓并立的奇特景觀。基督徒最初選擇在這里建修道院,據說是得到神的啟示,但在它的周圍,并不是基督教信徒生活的地方,并且遠離歐洲那些宗教信仰地。在相當于中國明朝崇禎年間,曾經有一個基督徒從歐洲出發去尋找這個圣地,在路上花了二三十年,最后在他到達的第二年去世。所以它的象征性不僅在于歷史悠久,還在于它反映出一些人的信仰,以及特殊情況下對其他宗教、其他文化的包容。正因為這樣,在它成為穆斯林文化中間一個孤島時,也受到穆斯林教徒的保護。這里的圖書館收藏的文物和基督教書籍,僅次于梵蒂岡,當年基督徒不遠千里把它運到了這么個孤點以傳播教義,保存至今。

        還有埃塞俄比亞的拉里貝拉巖石教堂,這些建筑不是用石頭修建成的,而是鑿空整塊巖石形成的,其中一處建筑1100多立方米,門窗等都是在雕山之前規劃好的。這樣的建筑有20多座,比較完整的有十幾座,連成一片,里面供的神像、房間、樓梯簡直就是雕塑的工藝品,拱門上掛的鐘原本就是一座山,我們不得不驚嘆于人類的巧奪天工。這個教堂會被修建,首先是國王信基督教,動用了5000個工匠,連續修建了30年才建成,當時伊斯蘭教擴張,基督教生存困難,宗教沖突劇烈,基督教不得不把教堂造得像迷宮和碉堡,難以攻陷。這里就體現出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性,以及反映一段歷史、一段文化的特點。

        這幾個例子很好地闡述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即反映宗教信仰、生產能力、社會關系、本身功能和自然環境的關系等,是綜合的產物。中國的開平碉樓申遺時,有人覺得它時間短,地方小,影響也不大,我考察時說,申遺主要不在于影響大小,而是因為建筑不中不西、不倫不類,這不是貶低,要是純中或純西,肯定選不上,不中不西反而有代表性。開平的碉樓是華僑建造的,早期的華僑傳統觀念很強,總希望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不想在外國呆一輩子,回來后要修祠堂,要宣傳,要買地建房,讓大家知道。

        這樣一來,華僑就容易被強盜、盜匪盯上,而當時的政府又不提供保護,碉樓就這樣產生了。碉樓底下就像碉堡,墻非常厚,往往第一層沒有窗,門也開得很小,有的還有槍眼用來射擊,二層則有陽臺有窗,便于生活。如果強盜來了,家里甚至村里人都可以一起躲在碉樓里,火燒也不怕,打也打不進,等強盜跑了再出來。此外還有自然條件,當地天氣很熱,經常有洪水,還有臺風,所以樓房必須堅固以抗臺風,底層不用以防水淹,從二層開始開大窗戶以便通風,就形成了建筑特色。它的文化特征也很獨特,樓上有羅馬柱,有鐘樓,看起來是西式的,但一進去又是中式的,供著祖宗牌位,中西合璧。

        價值:記錄歷史、傳統和先民的智慧

        文化遺產很多都在貼錢保養,并不一定都具有觀賞價值,但是保護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這又是為什么?

        首先是要保存歷史的記憶。文字是歷史最重要的載體,但真正要保存歷史,還必須盡量保存原物,歷史可以通過建筑、藝術品、非物質的記憶、整個環境而保存下來。比如說奧斯維辛集中營,很多人去看了感覺很壓抑,世界上還有這么一種暴行,把猶太人用毒氣毒死,頭發都要拔下來織毯子,脂肪要熬油,如果不是保存這些實際的東西,我們的后代都很難想象這種暴行。又比如我們都知道票證,有人給我看了一張婦女買衛生巾的票子,我都想不到還有這種票證,你想想計劃供應到什么程度。所以世界文化遺產也好,各國各地的文化遺產也好,它起到一個保存歷史記憶的作用。

        第二是繼承優秀的文化。一般來講,物質文明是不斷進步的,但精神層面,比如人的想象力、創造力、社會的道德風尚卻未必一代比一代進步。人的天賦,在歷史上某個時候某人達到了高峰,也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甚至永遠沒有人再能超過他。現在拉小提琴的那么多,一定有人超過了帕格尼尼嗎?印度泰姬陵修建時間相當于中國明朝后期,現在看不到大理石有裂紋或地面不平,它整體完美無缺陷。當然,文化遺產也不一定就是先進的,有的恰恰是落后的,比如說奧斯維辛集中營,比如中國以前的婦女纏小腳,是要摒棄的,但相關文物和記錄要保存下來。

        第三是發掘先民的智慧。舉個例子,從先秦西漢,中國基本就把二十四節氣配全了。公歷里四年一閏,二月由28天變成29天,而農歷是是十九年七閏,有時候一年有13個月,這樣一來如何指導農業生產呢?中國人的辦法是節氣,地球繞太陽每十五度一個節氣,精確到幾點幾分幾秒,不僅在陽歷上固定,而且基本跟氣候一致。每年政府要頒布那個歷法,又叫黃歷,官員和百姓按二十四節氣去執行農時就行了。中國古代農業生產能順利進行,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的作用很大。我剛才講人類智慧并不一定到后來就先進,古人有很多奇特做法,我們今天可能不了解,但我把它作為遺產保存下來,將來研究深入了就有可能破解。

        保護:修舊如故、適度利用

        對待世界文化遺產,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是保護第一。這道理不用多講,現在把它當搖錢樹,把它毀了,今后怎么辦?

        第二要修舊如故。大家都知道對文化遺產不能整舊如新,但修舊如舊也不好,要修舊如故。什么叫修舊如故呢?比如一座700年的建筑,今天修繕時應該保存700年積累的信息,而不是修舊如舊,修成它700年前剛建成的樣子,抹殺后來的歷史信息。國際社會《威尼斯憲章》說得很明確,各時代加在一座建筑上的東西都要尊重。意大利龐貝古城里,你可以看到一座墻上有幾塊磚、幾塊石頭是原來的,旁邊是補上去的,就完全兩個顏色。原來的墻和加固后的樣子完全區分開,不會像我們這樣顏色涂得差不多。把新的舊的分得清清楚楚,這就是修舊如故的原則,不允許作舊。

        第三是依法保護。上海有個明朝的建筑,叫蘇影樓,是私人的,現在成了危樓,讓私人修,他說我修不起;政府要買,樓主不賣。法國、德國是怎么做的呢?按法律來。樓是私人的,如果是文物,你必須找有資質的單位來修,拉贊助或找政府補助都行。如果沒能力修,樓又不安全,政府有權強制收購。法國、德國、意大利,有時政府賣一座城堡以前只要一個法郎,一個馬克,你不要以為撿了一個便宜啊。我有個畫家朋友在法國買了城堡,買時很便宜,但維修太貴,他就在城堡里辦夏令營,交些錢就可以在那里住兩個禮拜,要一年辦兩次活動才能掙到維修的錢。

        第四是應該適度利用。有觀賞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開發旅游沒有問題,但要適度,一方面建筑物空關,沒人用反而容易壞,另一方面適度的旅游也使公民能夠享受這些遺產,感受傳統文化,他們有這個文化權利。但是利用不能過度,故宮里面太和殿現在不能隨便進去,因為地面的金磚是蘇州一帶專門燒制的,現在技術都已失傳了,以前因為進去的人多,很多磚踩得凹陷了,現在就不能再放游客進去了。國際上很多文化遺產都是限制人數的,每天只接待多少人,還有很多文化遺產必須編組,既便于講解也是監督。

        還有一個就是要謹慎申報。有些地方比較輕率,文化遺產不論價值高低都要申報,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不量力而行。有個地方官員告訴我,為了申報已經從銀行借了幾千萬的債了。我說怎么還呢?他說申報成功后外國人會給錢。他根本不懂,世界文化遺產,除非你是貧窮國家,且遺產瀕危,才能申請保護資金。像中國這樣,是根本沒辦法申請保護資金的。還有的文化遺產或者是沒有觀賞性,或者地方太偏僻,旅游成本太高,一旦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就很難達到國際要求的保護標準。比如說,張家界[0.00% 資金 研報]曾經被黃牌警告,原因是建了太多的賓館酒店,后來全部拆掉,損失十幾個億。三江并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有個縣的縣委書記要求退出。他說你算算看,我參加進去,礦不能開了,水電不能造了,還要每年花保護經費,我們本來就是貧困縣,這樣老百姓怎么致富?他這種話當然很片面,但如果真不具備條件,又何必急匆匆地去申報呢?

        最后一點,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遺產,都是屬于全人類的,這個方面我們要有一種寬闊的胸懷。韓國申報江陵祭成功了,有人說是“偷”了我們的端午節,江陵祭的起源當然是中國的端午節,但在端午節的基礎上又有了發展,又是祭山,又是祭神,又玩現代藝術,成為一個狂歡節。反過來,我們的端午節為什么不能弄出那么多花樣?除了粽子、龍舟還有什么?

        所以我們的心態千萬不要狹隘,外國的,或者跟我們同類的申報成功,我們也應該感到高興,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文化,但是更加要看到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我們這樣對待文化遺產,實際上關乎我們未來的生活質量,關乎我們的歷史能不能更好延續,也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能不能過上一種物質跟精神同樣豐富的生活。

        (本文根據葛劍雄2014年6月7日在江陰圖書館暨陽大講壇的講座編輯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