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
1984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
是我國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和理論家
71歲高齡目前還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
其“生活方式說”、“共生美學觀”、“事理學”等理論方法
在國內乃至國際設計界都產生了導向性影響
形成了中國自己的設計理論體系
1、設計師的表面功夫令人汗顏
記者:您如何以跨界眼光看待別墅設計師這個職業?
柳冠中:中國當下需要發揚別墅設計么?中國現在還普遍存在居住問題、公共建筑等問題,設計師都去鉆研別墅設計,中國還有絕大多數人都住在30平米、60平米的小空間里,針對他們的室內設計更加亟待解決。
中國設計界和藝術圈問題很大,不光是設計師的問題,畫家都靠拍賣和排名去炒作,互相攀比自己的畫每尺賣多少錢。年輕人追求房子、車子、票子;年長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搞藝術的人跑去景德鎮,去畫瓶子掙錢。要知道景德鎮的瓶子罐子都是用來玩賞的,大家都不務正業去鉆研玩賞,國家還如何發展?我反問一句,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在哪里?做表面功夫令人汗顏。
記者:整個行業需要向柳老師一樣冷靜的觀察者發現問題。
柳冠中:現如今建筑設計也總是請老外來做,要求做高大上的東西。很多老外做得建筑都怪模怪樣,都是為了自己樹碑立傳的,哪是為了中國為了老百姓?其實就是做噱頭,做眼球的。這么多浮華設計被推崇,對于咱們行業沒有一點好處。大家都是為了自己而干。
作為一個行業和一個產業,組織的方向是什么。哪個紅、哪個時髦就跟風效仿。很多打工的省吃儉用買LV包;大學生為了買ipad和iPhone,把腎賣掉了……目前來看,咱們和他們做的是一樣的事兒,都是在做表面功夫,無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2、抄襲成為中國設計師的通病
記者:中國設計從國內走上了國際舞臺是否見證國內設計實力有所提高?
柳冠中:體會不深刻,3年前去米蘭參展時候,意大利使館簽證發給中國人大概10萬個簽證,還有很多沒有簽到的。大批量的設計師蜂擁去看米蘭展覽,拍照片、回來仿制,或者改頭換面。
我當時認識了一位意大利室內設計師,他與我溝通:你們中國企業模仿意大利的設計,我們還能理解。你們設計師也在模仿,無非把意大利的設計在中國改頭換面,就成為了中國的創意了。
目前我看到很多設計師對于新中式做法,要么把家具材料變一變,用有機玻璃、不銹鋼變一個尺度;要么就是將中國的一些閑情逸致的玩物擺上,既不知道誰去坐,也不知道坐在上面干什么。那是藝術,擺在櫥窗里面無法用的。把這些命名為設計創意,用到中國的室內設計就成為了“大師”,那就走到歪路上去了。
中國設計都在看表面,意大利的生活方式和經濟背景以及社會發展到什么階段,他們提倡的口號,中國能簡單的借過來么?外國的標準,中國追上就是一流了么?我們自己的民族沒有思考,我們民族要干什么不清楚,跟著外國人屁股跑,跑什么勁兒呢?參加一下米蘭展,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這太自欺欺人了。
前年請英國設計委員會主席來中國講座,一幫有資歷的設計師在下面聽其講課內容,中間有設計師提出一個問題:中國設計應該怎么做。對方簡單的反問一句:“那不是是你的事情嗎?不是我的事情!”中國人習慣跟外國人走,不是不能學,你要學什么?但是否考慮過中國地大物博、發展階段跟歐洲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中國人只有自己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歐洲人是解決不了中國設計的問題的。
中國的設計師千篇一律的用外國的衡量標準來認為自己有創意,有設計了,不覺得可笑么?整個業界都是如此,不光是建筑界、室內設計界、產品界、工業設計,均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普遍反映出中國人的浮躁,沒有骨氣,急功近利。
中國設計師去國外看一個展覽,就懂得設計了么?大家一定要看設計背后的故事,語境是什么?這些國內設計師都不看,看完展覽回來就說自己懂設計了,他的結構我也用了,他的材料我也用了,他的形態我也用了。這叫設計么?只看展覽以及表面的功夫,那么設計師就只會照貓畫虎了。
有的機構組織去意大利參展,為了方便拍照,居然集體印日本名片!丟人不丟人?這就是中國人做的事情?看展都分工好了,你看桌面,他看結構、我看腿兒,看完馬上到外面去抄去畫出圖來。中國的聰明都用在這上面了!中國人有5000年的文明到哪兒去了?目前的設計機構從來不提設計研究的事兒,只注重效益,只看接了多少大項目,接了多少別墅。我反問設計師們,你到底設計出了什么!
3、中國元素論室內設計的中國夢在哪里?
記者:中國設計師目前創新力不足,到底是什么原因?錯在誰?
柳冠中:跟教育有關系,大學設計學什么,大學設計教的是技巧、知識。中國的學校無論是哪個學校教出來的都是技校生,都是最底層的技術學生、具體操刀的人,都是設計工人(畫圖員),這也導致后面都要通過抄襲來完善自己的設計。甲方要求,設計師要拿錢,所以當然要抄襲了。甲方要求歐式就抄歐式,要求美式就抄美式,要求中式就抄中式。
談到中式就簡單的理解為中國元素,什么叫元素?很荒唐,其實問題關鍵并不在元素,在于系統!諸如猴子有鼻子,鼠也有鼻子,鼻子僅僅只是元素,把鼠的鼻子放在大象上,會不會非常可笑?中國設計師經常干這種事情,從來不講系統,只講元素。
一說中式元素就是祥云紋、斗拱、明式家具、羅鍋撐、霸王撐,這些元素用上就是中式了么?從根本上講明式家具是做什么?根本不清楚,明式家具當時是士大夫擺在家里面客堂,為了是來了客人三杯茶送客的,為了擺氣勢擺派的。有些人謊稱明式家具符合所謂的人體學,多么多么好,簡直瞎說八道!人架在那里,怎么會舒服呢?目的是為了讓你只坐5—10分鐘走人,強調人體工學就是笑話。現在明式家具充其量只是擺擺樣子,和繡墩、花瓶、玉一樣當擺設。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意設計,一些只是用來擺在櫥窗里面看的物件,毫無實用價值可言。中國這么大的國家,5000年文明,不是小國家,難道就靠這些小擺設生存?他僅僅算是小眾關注,而不是一提到新中式,大家就把眼光都聚焦于這些小擺設上面。
問到錯在哪里,我認為錯在于現在沒有人對設計本身和這個學科去認識。我們是有行業協會和行業組織,但是沒有人去想行業組織是做什么。所謂的行業組織聚集起來的目的是什么?現在的目的就是把人聚集起來,收取點會費,目的不純。作為行業組織,一定要把設計方向找出來!這個方向可能在文字上會有,但是做了什么?這點大家都不清楚,大部分人都在耍小聰明,混名氣,混文憑,掙錢。
中國人民還在為實現中國夢奮斗,那么請問室內設計的中國夢是什么?不清楚,這些都算是根本問題。跟教育、體制、行業目標有關系。大家目標都是只看眼前,其實應該站高往遠看,可并沒有人看的很遠,作為一個行業組織或者學科而言,就要打個大問號了!醫生還有治病救人的誓言,設計師都是美工出身,是聽領導的、聽總設計師的。行業沒有目標,沒有道德準則,所以才會這樣。室內設計師是引導人們生活的,除了創造生活,還要引導大家規范、文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