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這是現在我國大多數城市的交通狀況。上世紀80年代因自行車占有量居世界首位而聞名的“自行車王國”,如今已經成為“汽車王國”,二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出行代步的交通工具結構自然發生了大變化。2014年國內汽車保有量將近1.4億,近十年汽車年均增加1100多萬輛,汽車無疑成為人民生活富裕的標志之一。為了滿足不斷迅速增長的汽車數量,我國各大城市不斷地修繕路面、拓寬馬路、改建快車道,在這一過程中,使用率漸漸降低的非機動車道在很多地方被自然的犧牲,許多城市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變得越來越窄,甚至消失。
但自行車并沒有消失,反而因為其體積小,出行方便,對路況要求低等特點成為許多市民近距離出行的最佳選擇。因此,非機動車道的職能仍然必不可少。但大面積機動車道的規劃給市民騎自行車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方便。單從西安來看,大部分道路的非機動車道設置過窄或沒有非機動車道,一遇到交通高峰時段,機動車占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或穿插與車流間,或占用人行步道,行人出行阻礙重重。這導致交通狀況一片混亂,行人與行車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欲速則不達”,現代城市過快的生活節奏促使人們對速度的不斷苛求,片面求快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交通問題更是突出,漸漸意識到問題的人們漸漸呼吁“慢生活”的回歸。保障城市慢行,必須先保證全城所有路段非機動車道的合理寬度,把慢行系統這個市民的公共空間還給市民,滿足市民“慢速出行”的需求。在采訪中,我們也可喜地看到在城市的新區建設中,已經規劃處更多更寬敞的慢行道路,讓許多市民可以放心地騎車出行。
城市慢行道的設置不僅是市民生活的剛性需求,更是倡導綠色生活、健康生活的必要前提。隨著健康理念的普及,騎自行車的目的已經不限于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把騎自行車當做一種健身方式。騎行愛好者選擇在城市或城市周邊活動,更需要完備而通暢有序的慢行交通。由此可見,路況良好的非機動車道是市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完善城市道路系統,普及慢行道,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間和活動舞臺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