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正文

      袁松亭:傳統村落本色設計絕不是為了做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3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2015年中央1號文件”),其中指出:“要完善傳統村落名錄和開展傳統民居調查,落實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規劃。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范。有序推進村莊整治,切實防止違背農民意愿大規模撤并村莊、大拆大建。”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被列入‘2015年中央1號文件’,足以說明其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重要性。相比同質化問題已經很嚴重的城市而言,散布在中華大地和青山綠水間的一些傳統村落則相對完整地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和文脈,從而為人們守望傳統文化提供了載體。”

        1月29日,致力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問題研究多年的笛東規劃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設計師袁松亭接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獨家專訪時提出了“本色設計”的理念,即:將設計語言盡可能地融入自然環境,盡量減少過多人為設計的痕跡,摒棄不切實際的設計堆砌。

        “村落設計要處理好多邊關系”

        中國住房:如你所言,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需要“本色設計”觀,那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設計師的創作應處理好那些方面的關系?

        袁松亭:首先要處理好設計與傳統村落現存物質基礎(比如現有地形、現存建筑、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不能違背其自然屬性和地域特征,將在其他地方做過的設計“照葫蘆畫瓢”似的進行復制,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講究如何實現自然和諧,怎么才能恰到好處。

        其次要處理好設計與傳統鄉愁、文脈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挖掘文脈對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工作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話題之所以得到重視,其實更多是人們對過去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錯誤發展路徑的深刻反思,驀然回首,人們已經發現:雖然我國經濟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但我們已弄丟了很多東西,比如傳統村落所承載的鄉愁。

        “互聯網思維創造新契機”

        中國住房:無論是地產界還是設計界,眼下都在熱議互聯網思維,這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對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而言意味著什么?

        袁松亭:需要說明的是,過去“攤大餅”式的盲目發展致使很多人趨于向核心城區聚集,由此帶來很多城市問題。新一屆政府之所以提出新型城鎮化這一國家戰略,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想緩解城市核心區的壓力或減緩其進一步走向核心化。在此過程中,很明顯,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是很重要的一環。

        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問題如今之所以被廣泛關注,一方面與新型城鎮化戰略布署密切關,另一方面也與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產業鏈轉移路徑有關。鑒于此,讓信息傳播和文化傳遞越來越走向扁平化的互聯網思維,將為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契機。

        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進入現代社會的人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傳統村落,傳統村落到底能給他們在城市生活之外帶來什么等等,只有盡力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真實心理訴求,傳統村落才更有值得保護發展的價值。

        “村落發展需恰到好處的設計”

        中國住房:如果說上述互聯網思維為傳統村落的設計指明了方向,那么你提出的本色設計該如何具體化?

        袁松亭:人們之所以越來越關注傳統村落,多半是對過去的生活場景充滿回味跟向往,希望它能如愿再現。所以,傳統村落的“本色設計”絕不能做大量帶有人工痕跡的設計,而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進行少量的、恰到好處設計,以獲得人們對自然和本真的認同。

        本色設計與區域環境、鄉村文化密切相關,更多是為體現生活化的場景,讓人離土不離鄉。這與單純發展傳統村落旅游而做的規劃設計不同,傳統村落的本色設計絕對不是為了做秀給人看,而是通過少量的、輔助性的設計手法,原汁原味地塑造反映樸實生活狀態的空間跟場所,以更多地吸引那些懷有“鄉愁”的人的光顧和眷戀。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