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做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為了加強工程勘察設計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驗的交流,貫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勘察設計行業2011-2015年發展綱要》的精神,進一步推進協會《“十二五”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的實施,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從2012年開始發動各地方、各部門勘察設計同業協會共同開展了面向全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及應用專題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等形式,經過匯總整理,形成了《我國工程勘察設計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全面、客觀地反映全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并提出推進意見與建議。此后召開的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建設交流大會提出,在“穩中求進”和“好字優先”發展的前提下,發揮信息技術重要作用,穩步推進技術進步,有力地支撐創新發展,提升行業現代化水平。他們還連續四年舉辦了“創新杯”BIM大賽,繼而又聯合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舉辦BIM設計企業高級院長研修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不同的形式,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使全國主要設計企業綜合應用達到均衡水平,同時也為設計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創造條件。
30多年來,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設計CAD技術應用得到大力推進,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實現了100%計算機出圖率,工程勘察設計全行業徹底甩掉了圖板,并隨之推進了資源共享、協同設計、辦公自動化、企業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設。國際上先進信息技術、平臺軟件和“本土化”的專業軟件日益得到推廣采用,工程勘察設計的質量、水平、效率、效益不斷提高。行業的人均營業額在改革開放之初不到3萬元,2001年達到9.75萬元,到了2012年升至為76萬元。30年來25倍的增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技術提高生產力的作用。建筑、城市基礎設施等行業已快速邁進三維技術運用的實施階段,據有些企業單位實際測算能提高生產效率30%,縮短設計周期50%,提高設計質量30%,節約工程材料20%,信息化建設成效突顯,市場競爭能力大大提升,促進了可持續發展。在上海世博會、成貴客專高鐵、白鶴灘水電站、上海中心、中國尊等特大型工程中,參數化、可視化、虛擬化輔助設計及其施工的應用,集中反映了我國工程勘察設計應用信息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王素卿:在當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的生產力。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工程建設行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它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近年來以BIM技術為代表的三維協同設計技術的應用,在縮短設計周期、降低設計成本、提高設計水平和質量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已日益成為行業的共識。BIM技術不僅僅改變設計手段,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企業的轉型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未來必定是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住建部制定的“十二五”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了BIM作為一項新的信息技術,在工程建設領域普及和應用的要求,提出BIM將要成為建筑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