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正文

      王仙民:城市屋頂綠化與PM2.5治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9  

         當前PM2.5成為空氣污染的代名詞,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PM2.5的危害被公眾所熟知,那么從園林綠化方面如何治理最有效?為此我們采訪了世界屋頂綠化協會秘書長、中國綠建委立體綠化學組副組長兼秘書長王仙民先生。

        記者:PM2.5如何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質量?

        王仙民: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粒徑小,只有人類頭發的二十分之一大小,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可直接吸入肺部,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嚴重的,會導致肺癌和心腦血管疾病,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巨大。經檢測北京城市中心區,人最多、樓最多、車最多的地段,PM2.5也最多。

        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由此可見,汽車是主要的兇手之一,當道路堵塞的時候,PM2.5將升高4到6倍,并活躍在城市中心區0~100米空中。

        記者:大家都說北京的好天是“吹”和“下”出來的。如何采取哪些主動措施治理PM2.5呢?

        王仙民:全世界采用的辦法可以概括為兩大類:一是節流,及關閉高污染企業,大量淘汰黃標車,嚴格控制建筑工地的揚塵,提高汽油的純度,城市大面積的煤改氣或煤改電……總之是從源頭減少PM2.5的產生。二是開源,增率擴水,提高城市的生態自凈力。提高市民生態文明意識,自覺的少開車、不吸煙、少燒烤、少炒菜。在家庭的露臺,窗臺種花,種草,種菜,在室內種養綠植……總之是把自己身邊的PM2.5防治好。

        記者:目前北京等中國各大城市都大面積增加了森林覆蓋率,為什么還要搞城市綠化?

        王仙民:當PM2.5產生之后,唯有植物和水可以吸納、降解、化解PM2.5。但是科學家研究,森林的負氧離子的傳導功能僅為3%-5%,而樓多、人多、車多的城市中心區域是PM2.5值最高的區域,只有大力擴充城市綠化面積,才能有效解決城市PM2.5問題。如果說在城市郊區植樹造林,相當于中醫療法,那么發展城中心綠化治理區PM2.5,就像西醫治療心肌梗死一樣,動手術開刀、搭橋支架、吊瓶輸液,把疾病控制住。遠水不解近渴。

        記者:大城市中土地面積有限,寸土寸金,綠化也趨于飽和,該怎么辦?

        王仙民:治理城市中心區PM2.5的關鍵詞是“立體綠化”,向高空索取空間。我對立體綠化的定義是:凡是屋頂、立交橋、建筑墻面、坡面、門庭、棚架等不接“地氣”的綠色植被。中國每年約新建20億平方米建筑,現有的441億平方米的存量建筑,未來三十年還將建設400億平方米的新建筑,裸露的屋頂面積加起來達到200億平方米,發展屋頂綠化的潛力巨大。

        記者:城市立體綠化中具體可采取哪些措施降低pm2.5?

        王仙民:從道路抓起,馬路中間隔離帶加大綠植高度和綠量,道路兩側增加綠量、增加冬季長綠樹種;大面積實施墻體綠化,特別是在環路及主干道兩側;在已有建筑大面積實施屋頂草坪。北京有8000萬平方米禿屋頂,除危房外,都可以實施屋頂草坪。新建、改建的建筑項目,強制實施屋頂花園,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實施全城雨水收集、凈化利用。保護自然濕地和增加人造濕地。在城市郊區大力發展屋頂菜園、屋頂果園。推廣節水容器綠化、推廣柔性邊坡。、倡導垃圾站、污水處理場進行屋頂綠化、立體綠化,使最臭最臟變為最美最香。城市新區規劃突出生態綠地:讓新城有足夠的綠肺。立體綠化從源頭抓起,向規劃要立體綠化、節能低碳,使新建筑屋頂綠化率達到100%。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