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靜園修繕效果圖引起社會嘩然,這也是古建筑或古城保護與改造項目在業界的正常反映。北京大學不是一般的“開發商”,作為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在保護古建筑上更應該成為社會的表率。——編者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未名湖燕園建筑的一部分,北京大學靜園修繕計劃自去年起備受社會關注。日前,一張修繕效果圖從北大BBS上流出,在這張圖上,原本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變得燈火通明,被網友批評為“高級會所”。
北京大學計劃如何修繕這片古建?今后又將如何投入使用?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采訪了解到,相關修繕計劃包括地上、地下兩部分,完成后建筑將用于一項以留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教學項目。
網傳修繕效果圖“雷人”
近日,在北大未名BBS上,一篇名為《別讓靜園六院成為下一個三角地》的文章被廣為轉載,不少學生跟帖呼吁保護古建筑風貌。有學生附上多張修繕后的設計風格效果圖,圖中的建筑物外觀呈灰色、裝修時尚,十分富有現代感。
靜園位于北京大學校本部的中心地帶,包括六處精致的院落和一塊草坪,目前基本保持了燕京大學時期的建筑風貌。其中的四個院落由主持規劃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的著名建筑師亨利·墨菲在20世紀初設計完成。另外兩個院落是建國后建造,整體都屬于文保建筑。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一個名稱為“靜園六院關注組”的賬戶呼吁更多人關注此事。“爬滿紅墻的綠葉將被冷冰冰的建筑替代”,一位北大畢業生在朋友圈發文稱:“從這張效果圖看,古建筑群儼然改造成一副高級會所模樣,太丑陋了。學生們喜愛的大草坪也將面目全非,我真不愿相信!”
記者了解到,這個效果圖中所展示的建筑物,僅是靜園修繕計劃的一部分。在完整的方案中,還將在草坪和建筑群的下方開建一處地下教學設施。今后專門用于一項以留學生為主要對象的教學項目——燕京學堂。
校方回應效果圖“誤會”
針對這張被熱議的效果圖,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籌備組辦公室5月10日發布聲明稱,由于和設計師溝通不足,這個效果圖是個“誤會”,并不能如實反映出設計方案,在顏色、風格上均不是將來這些建筑的外觀。但這份聲明上并沒有給出一份“正確”的效果圖。
北京大學計劃如何修繕這片古建?“中國網事”記者16日聯系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蔣朗朗,他表示具體方案由燕京學堂籌備辦公室掌握,“這個籌備辦公室是學校專門為‘燕京學堂’項目設立的,負責有關規劃,這個辦公室發布的聲明可以代表校方。我們注意到了學生的質疑,進一步了解情況后將作出回應。”
此前,北京大學5月初對外公開發布的新聞中,對“燕京學堂”項目做了詳細展示。“燕京學堂”項目負責人介紹,燕京學堂是依托北大人文社科等優勢學科和科研力量,開設的一年制“中國學”碩士項目。第一批學生將于2015年入學,生源中的65%來自國際及港澳臺地區。這一項目為“住宿式學院”,各國學生在駐院導師指導下集中學習生活。
在“燕京學堂籌備組”的官網上,一份名為《關于燕京學堂校舍建設的說明》明確表示,現在的六院中部分古建筑將裝修改成學生宿舍和教師辦公室,還將在偏南側地下區域建設教學設施。在靜園草坪南側,將開設一處通往地下教學設施的入口。不難發現未來的“住宿式學院”指的就是改造后的靜園六院。
截至記者發稿時,在該項目對外招募學生的官網上,依舊使用那張備受爭議的“效果圖”。
專家:開發古建論證有待完善
“為什么要開發地下空間?對此我一直就不同意。”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方擁教授15日接受采訪說,學校的教學空間再緊張,也沒必要在古建筑的“地底下”打主意。作為北大校園規劃委員會、古建筑保護委員會的成員,他一再希望學校慎重決定。
方擁說,去年學校曾就開發靜園六院的設計方案征求他的意見。但由于他不希望參與,所以沒去開會,派了學生去了解情況。他得知,這份方案不僅要改造六院,還要開發草坪下面的地下空間,甚至部分古建筑的地下空間,這讓方擁感到驚訝。“如果是迫不得已,地下空間也不是不能利用。一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為了增加幾間普通教室在地下掏個大洞,讓近百年的古建筑冒著沉降的風險,真是得不償失!”
在北京大學生活30多年的北大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孝聰說,靜園一座座建筑雕梁畫壁、古色古香,每到春夏,院墻的外面爬滿綠葉、垂滿藤蔓,不僅有建筑價值,更充滿人文色彩。此前作為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院系所在地,曾令不少名師大家流連忘返。經過近百年滄桑,古建群還能保存如此完好十分不易,應該特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