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正文

      評論:鄉村綠化不能邯鄲學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1  

        鄉村綠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城鄉差別的重要途徑。為此,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加大了村鎮綠化建設力度。但是,由于受城市綠化的影響,目前,一些村鎮在開展綠化建設時照搬城市綠化模式的現象較為突出。筆者發現,一些村莊盲目模仿照搬城市綠化模式,貪大求洋,忽視生態功能;有的大建綠化廣場,一味強調引進外地樹種,有的大面積引種草坪,其結果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學城市綠化,引進外來常綠樹種,增添景觀層次、美化農村環境,其初衷是好的,但這樣做缺乏考慮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特征。農村綠化還是要有農村特色,因為農村綠化與城市綠化的管理模式不一樣。城市的綠化設施有專人管理、修剪,農村多數沒有;加上不能產生經濟效益,農民都不怎么關心,往往是種了幾年之后就消失不見了。村莊綠化重要的是必須有可持續性,也就是說,除了有生態效益,還要有經濟效益。

        更令人擔心的是現在有些村莊也時興種草坪,這是很不可取的。本應多種樹的空隙地上卻種了草,這種草不耐寒也不耐旱,管理成本很高,往往一年下來就成了“瘌痢頭”。有的外來樹種不能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的生存條件,最終使植樹變成了“植數”,有的種植、管護成本過大,結果變成了村鎮一大筆經濟負擔。

        中央在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有關部署中明確提出,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應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鄉村綠化千萬不要邯鄲學步,沒學到城市綠化的好處,反而丟掉了農村的特點和優勢。

        因此,各地農村在開展綠化美化環境的同時,也應該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趕時髦。尤其是在安排綠化工作時,應及早規劃部署,多發展本土的苗木培育,這樣才能為鄉村綠化工作打好基礎。

       
       
      [ 園林人物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人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