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筑原設計機構首席設計師陳圣泓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以"尋找場所精神"為題,通過常州青果巷的改造項目介紹了當今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保護與更新"的一個大方向--共生與秩序,將保護方式從靜態、僵硬、單一的保護方式轉變為整體綜合、柔軟保護、利用和更新的方式,從而實現歷史與現代、社會與自然的"共生秩序"。
“常州市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項目有著重要的示范意義,全面的呈現出以時代發展的視野看待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的問題,一方面保護歷史傳統風貌,尊重地域特色文脈;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發展的特點與要求,植入新的功能,推動歷史街區在保護的前提下健康向前發展的這一國際化趨勢。"
解決策略--保護與繼承、演繹與發展
Resolution strategy--Th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illation and development
在思考青果巷的保護與改造策略時,必須正視一系列復雜的客觀事實,首先,用地內現存大量珍貴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但其中大部分建筑的精美程度和保存現狀不佳,其次,在這些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歷史建筑周邊,混雜著許多體量與風格都不甚協調的"現代"建筑; 再次, 街區現有功能以居住為主,許多歷史建筑仍作為民居使用,主要街道中散布著少數附屬的社區服務性商業店鋪 ,另外區內還有包括學校、幼兒園等其他性質用地。面對復雜的歷史與現狀、新的審美與生活需求、功能的置換、未來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青果巷的保護和改造必須選擇"保護與繼承"、"演繹與發展"相結合的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