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舍五入少發了一毛錢的工資被員工指責”
“為部門領導擅自辭退員工背了鍋”
“革新的績效管理辦法除了高層支持員工都持反對”。
這些HR的段子幾乎每天都在我們這些HR中鮮活存在著,并在我們互相吹噓和夸大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調劑。
我最近面試了一位候選人frank,,她身上有很多特質是當下很多年輕人身上所不具備的,或者說不同時具備,面試完這位候選人,我竊喜并第一時間與幾位HR朋友分享。
這個候選人,申請加薪我也要留住她!今天聊聊她身上的特質。
01 鈍感力
何為鈍感力?
渡邊淳一在其《鈍感力》一書中有非常精準的解讀,他說, "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一般我們聽到他人評價“遲鈍”,多會認為這是一種貶義負面的評價,但生活中困難源源不斷,情感的失措、工作的勞累、前途的困頓這些人生中必然的素將接踵而至,若是我們對這些庸常敏感并被其撼動堅持的意義,多半會半途而廢,那人生沒有什么能夠持久留存的,工作會不斷離職、婚姻會不斷離散、生活更是一團糟,豈不是很可悲?
我有一個朋友,一年的時間離職近6次,平均一份工作堅持不到2個月,她離職的理由無非就是領導批評了她一句、同事的眼神充滿惡意等瑣碎不起眼的小事兒,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足以留待1分鐘,但在她卻將之無限放大并把自己桎梏其中情緒久久不能抽離,唯有離職才能徹底解脫。
這個朋友缺少的就是一份鈍感力,面對一些庸常瑣碎的一份遲鈍感知力。都說敏感的人更聰明,但有些事兒想得太多,甚至發展為負面,勞心勞力得不償失。
生活中,有些事兒不必追,不必問,對繁瑣鈍感,對幸福敏感才是一種超然智慧,才能讓生活更純粹。
02 獨特性
Frank來面試的崗位是平面設計,并帶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她的作品有一份獨特性,有絕望的力量和希望的無能。
幾年HR生涯,也面試了不少的設計師,作品大多美或丑,普通的作品多次的修繕也能變成美的。
審美設計水平可以日漸提高,短期修煉,但獨特性往往需要更高的造詣和功力,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對一個物品內在理解的呈現,塑造獨特性,是在認知基礎上的再造升級,由內而外的徹頭徹尾的改變。
前段時間,“職場中如何不被取代”這個話題在朋友圈此起彼伏,大家的觀點無非就是“堅持學習、擴寬人脈、永遠比老板要求的做的更多一點”,這些觀點人人皆知,但我覺得一個員工獨特性同樣重要。
擁有了自身獨特的優勢,方能在職場中有異于他人的獨特作用和不可被替代性。
03 蓬勃朝氣和棱角分明
“喪”這個詞流行已有時日,喪文化、今天有點喪、今天的天空有點喪、找了個男朋友有點喪……..自身標榜“喪”似乎成了很多人迎合當下熱潮的方式,也更像一種“身份營銷”,似乎跟喪不沾點邊,總覺得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尤其在很多年輕人力眼里,借以彰顯自己與這個社會的潮流相處甚歡。
正是喪的普遍,反而讓HR在面試時,更期待候選人的一份蓬勃朝氣,甚至是年少逞強,期待候選人更為鮮活,對自己、對社會的認知更為鮮活。
關于棱角分明這個問題,網絡上觀點多是“職場中棱角分明的人很吃虧、職場中要圓滑”,但我個人并不認同這個觀點,相較于已被社會環境、職場環境同化的候選人,我個人更喜歡帶有個人鮮明特色的員工,這一類員工富有個性,往往針對某些事物有自己獨到且堅定的見解。
Sara 是我們的朋友,身上總有幾分稚氣未脫的天真和鮮明的棱角,涉世若干年,依舊堅持著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和熱愛,用一份飽滿的天真和熱忱去對待工作和生活,并有自己不同的心得體會,她也一直很幸運,每一份工作都很不錯,我們幾個都覺得她是我們的正能量源泉,每一天都能氣滿滿朝氣蓬勃,感染著身邊很多人,可能她就是憑借自身這些特質而不斷被青睞。
Frank之所以被欣賞,除了鈍感力和獨特性,還有的就是一份朝氣和棱角。
我明白我所言很多人不贊同,就像我的朋友也不贊成我的觀點,說蓬勃朝氣早晚有一天被傳染為喪、棱角分明很難管理。
但任何事都是流動的,不會恒久,抓住候選人此刻的優秀就足夠了。
“為部門領導擅自辭退員工背了鍋”
“革新的績效管理辦法除了高層支持員工都持反對”。
這些HR的段子幾乎每天都在我們這些HR中鮮活存在著,并在我們互相吹噓和夸大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調劑。
我最近面試了一位候選人frank,,她身上有很多特質是當下很多年輕人身上所不具備的,或者說不同時具備,面試完這位候選人,我竊喜并第一時間與幾位HR朋友分享。
這個候選人,申請加薪我也要留住她!今天聊聊她身上的特質。
01 鈍感力
何為鈍感力?
渡邊淳一在其《鈍感力》一書中有非常精準的解讀,他說, "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一般我們聽到他人評價“遲鈍”,多會認為這是一種貶義負面的評價,但生活中困難源源不斷,情感的失措、工作的勞累、前途的困頓這些人生中必然的素將接踵而至,若是我們對這些庸常敏感并被其撼動堅持的意義,多半會半途而廢,那人生沒有什么能夠持久留存的,工作會不斷離職、婚姻會不斷離散、生活更是一團糟,豈不是很可悲?
我有一個朋友,一年的時間離職近6次,平均一份工作堅持不到2個月,她離職的理由無非就是領導批評了她一句、同事的眼神充滿惡意等瑣碎不起眼的小事兒,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足以留待1分鐘,但在她卻將之無限放大并把自己桎梏其中情緒久久不能抽離,唯有離職才能徹底解脫。
這個朋友缺少的就是一份鈍感力,面對一些庸常瑣碎的一份遲鈍感知力。都說敏感的人更聰明,但有些事兒想得太多,甚至發展為負面,勞心勞力得不償失。
生活中,有些事兒不必追,不必問,對繁瑣鈍感,對幸福敏感才是一種超然智慧,才能讓生活更純粹。
02 獨特性
Frank來面試的崗位是平面設計,并帶了自己的部分作品,她的作品有一份獨特性,有絕望的力量和希望的無能。
幾年HR生涯,也面試了不少的設計師,作品大多美或丑,普通的作品多次的修繕也能變成美的。
審美設計水平可以日漸提高,短期修煉,但獨特性往往需要更高的造詣和功力,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對一個物品內在理解的呈現,塑造獨特性,是在認知基礎上的再造升級,由內而外的徹頭徹尾的改變。
前段時間,“職場中如何不被取代”這個話題在朋友圈此起彼伏,大家的觀點無非就是“堅持學習、擴寬人脈、永遠比老板要求的做的更多一點”,這些觀點人人皆知,但我覺得一個員工獨特性同樣重要。
擁有了自身獨特的優勢,方能在職場中有異于他人的獨特作用和不可被替代性。
03 蓬勃朝氣和棱角分明
“喪”這個詞流行已有時日,喪文化、今天有點喪、今天的天空有點喪、找了個男朋友有點喪……..自身標榜“喪”似乎成了很多人迎合當下熱潮的方式,也更像一種“身份營銷”,似乎跟喪不沾點邊,總覺得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尤其在很多年輕人力眼里,借以彰顯自己與這個社會的潮流相處甚歡。
正是喪的普遍,反而讓HR在面試時,更期待候選人的一份蓬勃朝氣,甚至是年少逞強,期待候選人更為鮮活,對自己、對社會的認知更為鮮活。
關于棱角分明這個問題,網絡上觀點多是“職場中棱角分明的人很吃虧、職場中要圓滑”,但我個人并不認同這個觀點,相較于已被社會環境、職場環境同化的候選人,我個人更喜歡帶有個人鮮明特色的員工,這一類員工富有個性,往往針對某些事物有自己獨到且堅定的見解。
Sara 是我們的朋友,身上總有幾分稚氣未脫的天真和鮮明的棱角,涉世若干年,依舊堅持著對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和熱愛,用一份飽滿的天真和熱忱去對待工作和生活,并有自己不同的心得體會,她也一直很幸運,每一份工作都很不錯,我們幾個都覺得她是我們的正能量源泉,每一天都能氣滿滿朝氣蓬勃,感染著身邊很多人,可能她就是憑借自身這些特質而不斷被青睞。
Frank之所以被欣賞,除了鈍感力和獨特性,還有的就是一份朝氣和棱角。
我明白我所言很多人不贊同,就像我的朋友也不贊成我的觀點,說蓬勃朝氣早晚有一天被傳染為喪、棱角分明很難管理。
但任何事都是流動的,不會恒久,抓住候選人此刻的優秀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