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域生態系統景觀設計中水體的流向總的說來由著明顯的連續性。雖然濕地、湖泊、池塘的連續性不明顯,也是生態水系統中的重要環節。“死水一潭”,會讓人們掩鼻而過,即使再好的景觀設計也將無人駐足。因此,在景觀造型設計的同時,更要對水補充、排泄、循環、凈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考慮,真正做到生態,綠色、才能可持續發展。
1.自然景觀在濱水環境中的設計
在濱水環境中,大部分的生態資源是可以利用、充分發掘的。因為在水體環境周圍的很多自然地貌景觀,都是自然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在設計師理念的指導下稍加整理、利用,就能形成新的耳目一新的自然地貌景觀。還有一類濱水自然地貌景觀,是大自然賦予的,要加以保護,才能永續利用的,也就是濱水景觀中的自然濕地景觀。景觀設計師可以通過各種想象來產生所符合景觀的設計理念,運用各種自然水體、園林植物和迂回的通道,及各種規劃構圖等,建成與自然形態和諧的造型景觀。
2.濱水環境中的生態型駁岸設計
提倡生態型駁岸設計,利用以下各類植物覆蓋、穩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徑流對駁岸形成的沖刷。例如:濕地樹木類(落羽杉);濕生植物類(中華水韭、沼澤蕨、寬葉香蒲):浮葉植物類(浮葉眼子菜);沉水植物類(竹葉眼子菜、大茨藻)。通過對現有水系被沖刷破壞的情況,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重建穩定的生態型水體駁岸。通過科學的調查,找到最大風速及最高水位狀態下對水系最易造成的破壞點,進行防護性設計。
3.濱水環境中的視覺感受的形成
在設計一條溪流時,隨高差,擺放石塊,讓水跳落,進入較寬闊地帶,通過修筑滾水自然式石壩,可以形成相對寬闊的水面,將歡快跳動的水體表情轉為寧靜秀美。如果進入更大的水面,則可以安排游泳、劃船、垂釣等水上活動。通過安排交通線路,近水、遠水、跨水、水下穿過等等,可以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水邊設計建筑時,利用水岸之間的溫差形成的對流、微風,提高室內的舒適度。小型庭院的景觀水體形式舉例:竹筒導水滴入石槽、陶罐、木桶等,溢出至卵石地;幾塊毛石圍成有情趣的小水池,平靜的水面將上方的植物、小品、白云、星空、霞光、月色等倒映于水中;只要有高差就可以產生各種形式的跌水,形成豐富的水的運動、節奏、速率,創造多種水的表情。
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環境為地區的骨架,傳承歷史與文化,培育富有魅力的人性空間。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市民的活動及精神需求,應大量的為市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濱水區是市民消暑納涼的好地方,也是一個城市對外展示的窗口。要合理開發城市濱水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子孫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