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園地 » 正文

      生態河道設計要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9  

        1.生態河道治理從適宜生物棲息的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工程對水文水深、流速、底質、泥沙,河道形態、斷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響,構建適宜生物棲息及繁殖的生境條件。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得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可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區域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在河道的設計中,生態設計的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維護自然界本身的緩沖和調節功能。生態設計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把人類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因為自然界在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自我調節系統,維持生態平衡。其中水分循環、植被、土壤、小氣候、地形等在這個系統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生態河道的規劃設計時,應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規模的土方改造工程,盡量減少因施工對原有環境造成的負面影Ⅱ向。

        (2)為動植物創造豐富多樣的生存空間。在最大限度保護好原有生境條件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創造出不同的小生境,豐富植物群落景觀,盡最大可能為動植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棲息空間。

        2.生態河道治理宜盡量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態及斷面,控制截彎取直,河道斷面寬度及形式避免均一化、單一化,更不可取的是截彎取直后渠道化蓄水。

        3.生態河道的護岸宜根據河道功能需要剛柔結合,因地制宜,護岸材料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情況下,選取具有較好透水性、有利于水體交換、適宜動植物生長的生態親和性較佳材料,優先選取當地天然材料。

        4.河道生態綠化在滿足河道生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宜盡量保留、利用河道兩側現有植被,合理配置不同習性的植物,營造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景觀多樣的植物帶;植物宜選擇土著種。

       
       
      [ 院校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院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