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位于福建南部,與廣東潮汕接壤,與寶島臺灣隔海峽相望。“插根扁擔都能發芽”,長期以來,福建漳州人這樣形容自己腳下的土地。正因沃土,漳州人長期以來囿于現狀,萌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漳州如何突破傳統格局,發揮區域優勢,提高發展水平?今年初,漳州提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從“生態工貿港口城市”,到“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再到“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縱觀漳州城市發展定位的轉變,“生態”二字愈發被強調。
發展定位凸顯“生態”二字
漳州與廈門、泉州、龍巖以及廣東省的潮汕地區毗鄰,這些地區或進入高層次發展期,或加快趕超崛起。在區域經濟格局中,漳州廣大干部越發感受到身上的擔子重了,在海西發展、廈漳泉同城化的重大歷史機遇面前,他們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積極謀求突圍提升。
“加快漳州跨越發展,必須在更高的起點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2011年,漳州市委在落實省委要求中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小富即安觀念,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責任意識;同時,學習“廣東經驗”、“晉江精神”,埋頭苦干,敢拼會贏,用海洋文化來融合農耕文化,營造工商業的氛圍。
解放思想,要“敢”。敢于負責、敢于突破、敢于爭先。緊緊抓住機遇,挖掘漳州臺商投資區、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南太武濱海新區等發展的政策空間,大膽先行先試、率先突破。
解放思想,要“放”。放手激發活力,放膽打破常規,放開吸納要素。漳州正在努力推動“放”,以此聚集更多更好的人才、資本、技術、資源、產業等要素。
解放思想,要“跳”。跳出漳州看漳州,從海西發展大局中來謀劃漳州。當前,漳州加快推進廈漳同城化、漳臺合作常態化,加快推動經貿等方面的實質性對接。
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基礎上,漳州進一步轉變思路。今年初,漳州提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從“生態工貿港口城市”,到“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再到“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縱觀漳州城市發展定位的轉變,“生態”二字愈發被強調。
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來承接產業,正成為漳州發展主調。未來5年,漳州在城市規劃建設上將投入2000億元。漳州發展,站到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項目實現集群化
發達地區必有產業群支撐,產業群必由大項目好項目集聚而成。繼去年旗濱玻璃、古雷石化、福欣特鋼、聯盛紙業等4個投資上百億元項目相繼動工或投產以來,漳州重點產業框架顯山露水。如果說,引進具有龍頭帶動力的項目是“選擇題”,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群則是“填空題”。漳州瞄準龍頭項目、朝陽產業,深化拓展五大戰役,在全市開展重點工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園區、城市綜合體、生態公園、文化產業事業等方面的十大項目競賽。在招商引資中,漳州堅持“三維”推進,實現“三群”聯動。
在古雷,石化產業鏈強勢崛起。石化啟動項目建設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試投產在即,累計完成投資192億元。啟動項目強勁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招商。目前,古雷共有29個石化產業鏈項目,將形成完整的石化產業鏈,預計總投資150億美元,預期首期總產值可達3000億元。
在東山,玻璃產業鏈異軍突起。旗濱玻璃已投產5條生產線,第6條生產線將于7月1日點火投產。去年8月,旗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今年,項目計劃完成投資30億元,工業產值28億元;計劃至2013年8條生產線全投產,員工超過1萬人,產值3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高檔玻璃生產加工基地。同時,旗濱集團與東山縣再簽約投資150億元,建設光伏及玻璃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打造中下游產業鏈。
在云霄,光電產業鏈從無到有。總投資15億元的臺資漢晶光電是云霄光電產業鏈上游龍頭項目,預計本月一期投產。為產業培養人才,計劃總投資30億元的漳州光電職業技術學院將于本月開建,明年9月招生。目前,全縣擁有光電企業200多家,投產105家,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去年,云霄光電產業總產值50億元,今年將突破100億元。僅用3年,云霄光電產業便從無到有,產值實現每年翻一番。
在宏觀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漳州強化項目帶動,發展后勁十足。去年初以來,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增后勁”目標,漳州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29個,總投資4341億元。五大戰役重點項目戰役投資667.5億元,完成計劃131.8%;新增長區域戰役投資427.7億元,完成計劃126.6%;城市建設戰役投資142.3億元,完成計劃161%;小城鎮改革發展戰役投資294.9億元,完成計劃114.2%;民生戰役投資228.3億元,完成計劃136.2%。
新增財力優先投向民生事業
在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鼓點聲中,漳州力求從干部隊伍做起,破除小富即安思想,鐵心挖掘后發優勢,謀求又好又快發展。今年初以來,在鞏固進一步解放思想成效的基礎上,漳州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全面治庸治懶。
要把作風轉變落實到具體的工作、行動和成效中。漳州出臺《作風建設年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全體干部參與,把握理論學習和黨性鍛煉、問計于民和服務為民、查找問題和邊整邊改的原則,努力實現認識得到深化、問題有效解決、發展提速增效的目標。
深化幫企業渡難關、幫項目解難題活動是作風建設年的重要舉措。漳州市領導堅持帶頭下基層抓落實。截至目前,召開座談與現場辦公會28場,收集需幫助協調解決的問題86個,現場辦公解決56個,移交職能部門限時解決30個。
跨越發展著眼點在民生。漳州把新增財力優先投向民生事業,去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事業支出126.1億元,同比增長26%,高出生產總值增幅11.3個百分點;重點實施89個民生工程項目,完成投資215億元。與此同時,鼓勵2萬名干部結“窮親”。每名干部結對幫扶一戶困難群眾,全市幫扶10萬人,營造了上下一心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作風的轉變,推動了效能建設。市行政服務中心各個窗口單位結合本單位職能,相繼出臺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在去年壓減和下放審批項目的基礎上,制定22條新舉措服務五大戰役,280個項目壓縮時限共380天,實現審批服務再次提速、提效。
作風就是生產力。九龍江畔,跨越發展的新風撲面而來,態勢催人奮進。去年,漳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8.2億元,同比增長14.7%;財政總收入174.5億元,同比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5.7億元,同比增長38.4%;規模工業總產值2617.3億元,同比增長21.1%。今年1月~4月,全市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3%,6項指標增幅進入全省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