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生態試點 » 正文

      蘇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02  

        在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有一座城市,她在青山碧水的懷抱里用詩情畫意奏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布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她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了東方與西方的對接??這就是蘇州。

        蘇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游城市。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進程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環境優先、生態立市”的理念,把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放在全市“兩個率先”發展的突出位置,全面提升了蘇州的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為實現蘇州發展新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度重視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把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確立了環境優先的城市發展戰略,通過環境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建設布局、優化人居環境,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舉全市之力,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十分重視,切實把生態環境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早在2004年建設部下發通知后就提出明確要求,列入“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的奮斗目標,加大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力爭“十一五”期間蘇州市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群,全市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奠定基礎

        蘇州市委、市政府認真實施《蘇州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不斷加大推進力度,以積極的環境建設和生態恢復優化經濟增長,努力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優先發展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營造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政策環境,促進形成高增長、高質量、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增長方式。

        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生態型居住小區建設力度,努力構建循環經濟鏈和產業集團,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施清潔生產企業的比例達100%,規模型企業通過ISO14000認證比例達到20%以上。全面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實施生態工業園建設。

        三是嚴格實施生態功能區劃。依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和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全市水源地、濕地、湖泊水面、山地、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文物古跡等區域是禁止開發區域,實行強制性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生態敏感區、具有一定生態敏感性和歷史保護價值需要適度保護的區域為限制開發區域,實行優先保護、限制開發。滬寧和蘇嘉杭高速公路、蘇虞張公路沿線非生態敏感區以及沿江部分鄉鎮為優化開發區域。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等建設用地比重較高的區域,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傳承歷史文化,促進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蘇州重視歷史文化傳承,古城、古典園林、歷史街區的保護,昆曲、古琴、評彈、蘇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弘揚,使歷史文脈得以延續。近幾年來,蘇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實施了《蘇州市古建筑保護條例》、《蘇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辦法》、《蘇州市城市紫線管理辦法》、《蘇州市古村落保護辦法》等一批文物保護法規規章和行業標準。編制了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市政府加大了文物古建筑保護和修繕力度,蘇州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39處。市區還有310處控制保護古建筑和790處古構筑物,現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35家,館藏珍貴文物2萬余件,文物數量之多、價值之高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我國以古典園林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特色的城市,蘇州市始終圍繞“保護”這個中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并贏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蘇州園林的科學保護達到了國際標準”的高度評價。為了提高管護科技含量,建立了蘇州市世界文化遺產古典園林保護監測中心,研究制定了古典園林建筑、設施等監測標準和管理辦法,啟動建設了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管理、監測和預警信息系統,開展建筑、假山、陳設、植物、水體等各類要素的實測研究。歷時兩年的國家“十五”863科技公關項目??“蘇州園林水體水質凈化和生態修復研究與示范項目”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2004年,蘇州成功的承辦了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進一步提升了蘇州城市的國際知名度。

        統籌協調、整體推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基本達標

        蘇州市結合創建生態市、節水型城市等活動的開展,全面實施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生活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

        (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

        結合蘇州市綠地系統規劃,著力推進中心城區公共綠地和周邊風景防護綠地的建設,形成覆蓋城市的綠色網絡和城郊一體的綠化體系。加大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力度,重視人工濕地的保護。建成區綠地率達38.2%、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4.8平方米。城市熱島效應得到了有效控制,熱島效應值為0.5度。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達到了85%。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自然的植物群落和生態群落的保護,劃定國家重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維持系統內的物質能量流動與生態過程,綜合物種指數達到0.611,本地植物指數達到0.744。

        (二)保護與治理并重,優化城市生活環境

        蘇州,“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這些稱號的取得,得益于《蘇州市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行動計劃》等四大行動計劃的實施,得益于蘇州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共同推進。蘇州優化產業結構和建設布局,節能減排,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清潔環境建設,大力開展“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寧靜工程”,蘇州市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空氣污染指數每年小于等于100的天數達320天,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100%,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100%。

        (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生態園林城市人居環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蘇州市城市道路、供電供氣、供水排水、交通設施以及醫療衛生、教育體育等公共服務網絡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不斷完善和優化,為市民創造了優美、舒適、健康、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完好率超過85%,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城市管網水質年綜合合格率達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76.5%,建成區道路廣場用地透水面積比重達68.69%,主干道平均車速平峰期為每小時41.8公里。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促進了蘇州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推動了城市和諧發展。

        和諧是蘇州永恒的追求。在這里,人們與山水同呼吸,與花木共命運。在這里,人們親水而居,身心舒暢;游于綠地,青春健康;放飛山水,心曠神怡;創業生活,和諧發展。這就是蘇州……

        推進蘇州“綠色行動計劃”,構建“人工山水城中園、自然山水園中城”的綠色生態系統

        “十五”以來,蘇州市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城市綠化建設呈現跨越式發展,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彰顯了名城特色,提升了城市形象。

        (一)城市綠化規劃彰顯導航作用

        以《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為依據,修編完成了《蘇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依托自然風景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內涵,將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大園林加以精心打造,構筑“五片、八園、四楔、三帶、一環九溪”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框架。加強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編制,先后編制了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8個景區和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的詳細規劃,編制了《蘇州市三角咀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構建綠量適宜、分布合理、特色明顯、景觀優美、功能齊全、穩定安全的綠色生態系統。

        (二)城市綠化建設體現區域特色

        一是古城內綠化突出園林特色。運用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完成了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文廟公園等市區級公園,實施了“百園”工程,城區基本達到350米的公共綠地服務半徑。二是新城區綠化體現現代特色。運用現代造園手法,大手筆建設大型綠地。工業園區以金雞湖為中心,建成融現代理念與自然風貌于一體的城市綠地新景觀。高新區借助自然山體規劃公園綠地。吳中區挖掘太湖豐富的山水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營造環太湖生態濕地公園,相城區則積極打造“水相城、綠相城、花相城”。三是城鄉綠化共同發展。蘇州市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了城鄉一體現代林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實施高速公路兩側生態防護林工程,實施了太湖、陽澄湖沿線綠化造林工程和濕地生態恢復保護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富有水鄉特色的生態型城鎮和村莊。

        (三)城市綠化管理科學有效

        2003年,蘇州市政府下發了《蘇州市城市綠線管理實施細則》,積極推行“綠線”和“綠色圖章”管理制度。2005年,市政府出臺了《蘇州市市區城市綠地養護管理暫行辦法》、《蘇州市城市綠地養護管理標準》和《蘇州市城市綠地養護管理檢查考核辦法》,按照“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運作模式,建立了綠化養護管理市場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機制。

        (四)依法治綠鞏固綠化建設成果

        蘇州市始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城市綠化條例》和《江蘇省城市綠化管理條例》,并結合蘇州實際情況,先后頒布了《蘇州市城市綠化條例》(1995年)、《蘇州園林管理和保護條例》(1997年)、《蘇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2002年),同步制定了《蘇州市區移、伐城市樹木、占用綠地申報、審批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性文件。建立起層級齊全、內容全面、科學系統的法規體系,為蘇州市園林綠化的健康發展提供法規保障。

        (五)創新模式實施節約型園林綠化

        堅持生態效益優先的理念,大力實施節約型園林綠化。充分保留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濕地等寶貴的生態資源;因地制宜,研究推廣鄉土樹種的開發利用和普及,科學配置園林植物;大力推廣立體綠化,對高架道路柱體、橋體、以及墻體等實施垂直綠化;保護古樹名木,對古樹名木進行普查、建檔、掛牌,并通過《蘇州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進行立法保障。

       
       
      [ 園林城市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園林城市
      點擊排行